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 下载本文

少子乎? 《 触龙说趙太后》

(2 )用在选择问句尾,(选择问是列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用疑问形式提出来,要求对方从中选择一种作出回答。)译为“呢”。

(3 )用在特指问句尾,(特指问是用疑

问代词提出所问内容,要求对方就疑问代词所指来回答。)可译为“呢”。 (4 )用在反问句尾,(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一般不需要回答。)可译为“吗”或“呢”。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墨子·兼爱上》

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 晏婴论季世》

(5 )“得无??乎”“无乃??乎”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吧”。“乎”仍是疑问语气。

(6 )用于祈使句尾。仍是疑问语气词,只是句中的祈请或感叹语调是主要的,“乎”的疑问语气相应减弱了,带有疑虑未定的色彩。表示委婉的疑问语气。善哉,技盍至此乎! 《庄子·养生主》

天乎!吾无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

8 、“哉”: (1 )用在感叹句尾是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的,可译为“啊”。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