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绩效管理试题答案17278 下载本文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6.0学分! 得分: 100

学习课程:目标与绩效管理

单选题

1. 与德、能、勤、绩考核模型相比,目标标准考核模型的优越性表现在(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经理和员工必须就目标和标准达成一致

双方对目标和标准进行检查,并确定员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绩效评价的会议不仅仅是为了评价,还要诊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4. D 以上都是

2.为了与员工达成一致,需要鼓励员工参与并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倾听员工的意见,鼓励说出顾虑 通过提问,摸清员工的问题所在 对于员工的抱怨要进行正面引导

4. D 站在管理者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3. “德能勤绩”考核模型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考核指标庞杂

无针对性、无明确标准、无考核重点 人情分严重

4. D 真正反映员工的实际业绩

4.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通过考核、绩效管理来达到公平 服从命令式的领导方式 模仿照搬的经验主义

4. D 强调绝对平均的“公平观”

5. 平衡计分法的四个维度不包括(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信息化程度 财务 客户

4. D 内部的运作

6. 关于关键业绩指标(KPI)错误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KPI是向经营层提供重点管理讯息的体制 KPI反映公司财务及运作的关键业绩指标 平衡计分卡每项指标应该包含10~15项KPI

4. D KPI能评估企业、部门、员工的经营绩效 7.属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工作侧重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完善部门建设 平衡边际矛盾 制定规章制度

4. D 设定工作目标并实施绩效管理

8.在对目标过程的管理中,企业的高级主管应该(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制定宏观的、面向几十年以后的“战略”,然后把执行交给手下 每年定指标、下达指标,然后就等着看结果 参与到流程中去,对整个的运作过程进行控制

4. D 忽略计划的过程和跟进

9.目标过程管理中对员工进行称赞和指导不应该(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对下属主动的努力应当给予肯定 对于明显的行为转变,给予赞扬 如果对方失败,忽略责任和压力

4. D 轻易给予下属肯定或赞扬

10. 对于员工职业生涯阶段划分正确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职业探索期、建立期、职业中期、职业晚期、退出期 建立期、职业中期、职业晚期

建立期、职业中期、职业晚期、退出期

4. D 职业探索期、职业中期、职业晚期

11.对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表达错误的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S:Specific,明确可行的 M:Measurable,能够衡量的 A:Attainable,可以达成的

4. D Related,相互联系的

12.在形成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要(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忽略认同管理和过程管理

简单地确定一些指标,随后在考核管理的环节进行考核

4. D 简单地用“管、卡、压”的方式来处理

13.在进行目标过程管理第二步——演示的时候不要(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随时停下观察对方是否在聆听 和对方同处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一次只针对一个目的进行演示

4. D 确认对方已经对问题清楚明白

14.经过目标承诺的过程所获得的结果不应该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双向承诺责任,进入绩效考核 双向提出完成目标需要的资源

通过命令、指派等方式来领导员工工作

4. D 按时终止会谈,安排下次会谈

15. 在员工管理过程中设计员工发展通路时,最大的误区在于(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充分地考虑员工各自的特性和个性 用加薪和升官来管理所有的员工

认识到不同的人适合做技术、生产、销售或管理等不同的道路 意识到某一种激励方式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员工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