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1) 下载本文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1)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并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四年过去了全国人民仍然在探索着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时至20XX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希望重庆能给中国开创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有人说重庆就是中国的缩影,一个“大城市”+“大农村”缩影。的确是的,31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仍占%;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4:1,大于全国和西部的城乡落差;都市区,渝西区和三峡库区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为3::1,大于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落差。城乡二元化问题如此的严重,完全就是一个中国的缩影。试验区成立伊始,各方对重庆寄予厚望,希望这个试验区的改革能给中国寻出一条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的出路。时至一月余过去了,试验改革启动了没有?有何进展?有何创新?带着疑问,我们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重庆的调研征程。

根据重庆市发改委规划,重庆将从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市场体制,行政体制等6个方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所以我们选择了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外经贸局,美心集团,铜梁县民政局,铜梁县养老院,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白市驿镇清河示范村,

白市驿镇花圃实验基地,南岸区政府,南岸区新合医疗结算中心,社区卫生医院等地方作为调研地点。并通过实地参观,座谈,咨询,与群众交谈,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并主要是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惊喜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笔者认为重庆至少在以下这几方面做出了较快的发展,有效的改革或是有益的创新。 1.基础设施建设。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重庆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高楼大厦和在建的高楼鳞次皆比,随处可见,高架桥飞天横架,无一不显示着重庆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这样描述道:“在重庆,到处可见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很多时候,新的景象倒不会让你感到惊奇,反而是很偶然地见到城市旧貌的痕迹时,你会吃惊。”重庆的基础设施一个很大的特点还体现在交通上。二十年前中国有一路流行的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确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先行条件。从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来看,重庆是一个面积达万平方公里的直辖市,市域通达时间需要8个小时,远远超出了主城的直接辐射范围,时空距离大,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就会递减。鉴于此,重庆市提出了“一小时经济圈”的构想。指以主城为核心,通过兴修

高速公路,在交通1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具备竞争优势的西部地区最大城市群。 “一小时经济圈”由24个区县组成。这些区县包括:主城9区、双桥、长寿、合川、涪陵、永川、江津、万盛、璧山、綦江、荣昌、南川、大足、潼南、铜梁、武隆。 “一圈”是实现“加快” 和“率先” 的“火车头”,着力打造“一圈”, 是从根本上解决“两翼”问题,加快建设“重要增长极”、“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需要。重庆将发挥大城市对大农村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培育和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和集聚功能的核心经济区域。做好“一小时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把“磁场”扩大,增强聚合辐射能力。在从重庆到铜梁的路上,笔者看到货车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这明显是一种大城市对小城市的带动。有了畅通的道路,货物才有了出厂的条件,农作物也才有更多的进入市场的可能,城乡交流的容量也将随着道路的宽敞而扩宽。正如重庆市外经贸局的接待人员所说:“所谓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只有尽可能的发展,才有能力带动农村的发展。”

2.城乡区域功能建设。重庆在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功能和发展方向明确,东部都市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领先发展;西部新城区以拓展发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