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汇报) 下载本文

实用文档

学习氛围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氛围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1)校园氛围。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2)学生管理。完整的管理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日常管理;(3)教育载体。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课外实践等;(4)形象表现。氛围的营造可以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效果的的直观感受,也可以是从考察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良好的考风考纪中体现出来。 6.1.3校园文化活动

基本要求: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措施具体,学生参与面广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评价较好。

学校要注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鼓励开展与学科专业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是指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为目的的各项科技活动的参加人数。统计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入,这个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认为“人数多”。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论文、科技成果、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报告等,可认为“效果好”。 重视开展富有时代特点、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参加课外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人数是指以提高综合素质和拓宽专业知识为目的的各项文体活动的参加人数。统计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入,这个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认为“人数多”。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论文、文艺作品、展演展出、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报告等,可认为“效果好”。 6.3指导与服务

主要观测点:组织保障;学生服务 6.3.1组织保障

基本要求:每个班级配有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持不低于1:500;按师生比不低于1:5000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且不少于2名,并设置了相关机构;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机制。

学校有专门的学生工作队伍和机构,职责明确,能有效开展工作;制定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和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机制;多方位、多层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学习、生活、活动、竞赛、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心理、就业、考研等,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育人为本”、“学生为本”效果显著。 6.3.2学生服务

基本要求: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学生比较满意;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制度。 牢固树立“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在有关机构的组建基础上,切实开展服务学生、关爱学生活动,如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服务学生求知求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专门机构负责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并根据调研情况调适服务方向与服务措施,培养服务能力。 7. 一级指标:教学质量

二级指标:德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体育美育;校内外评价;就业 7.1德育

主要观测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 7.1.1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要求:学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学生比较满意,评价较高。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三进”方针,要形成教育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主要以实践方式进行,大力开展增进民族团结的专家讲座、政策研究、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长才干,讲求奉献。 7.1.2思想品德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基本要求: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精神。

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与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当代大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

文化素质的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它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的。文化素质教育要开设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讲座和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要营造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人文教育的氛围。人文教育除了讲座和选修课外,要有相应的校园文化。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注意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7.2专业知识和能力

主要观测点: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专业能力 7.2.1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

基本要求: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该指标是要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实际水平,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选修课程、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试卷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考试改革,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为前提);在横向可比较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专家组考察结果等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质量提高程度。

学校要根据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专业、行业、社会技能要求,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所需基本技能要点,在教育教学中付诸实施,效果优良。 7.2.2专业能力

基本要求: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通过学生课程考试、技能测试、实习报告等专题评估结果汇总分析,查阅学生科研与实践成果材料来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 7.3体育美育

主要观测点:体育和美育 7.3.1体育和美育 基本要求:《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学生身心健康。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原国家教委体委司1991年颁布“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不是体育锻炼标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教体艺【2002】12号文件颁布《学生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有的学校既执行了“合格标准”,又执行了“健康标准”,统计时,学校什么时候实施《健康标准》,从那个时候起按健康标准统计,之前按合格标准统计。这是一个硬指标,合格率要达到85%。

体育除考察《大学生健康标准》合格率外,还要看学校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的情况。

学校在公共课、选修课等课程设置中,开设有艺术教育课程,或者开设了全院性艺术教育专家学者讲座,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同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这些活动富有时代性、艺术性、审美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效果较好。 7.4校内外评价

主要观测点:师生评价、社会评价 7.4.1师生评价

基本要求:学生对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评价较好;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比较满意。 以访谈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师生对学科布局、专业结构与设置、本科教学、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基本条件、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质量监控、课程教学与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式与效果、教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师待遇、人才培养方案等设计本科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还要看以上层面有否开展切实有效的校内评估,有否形成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7.4.2社会评价

基本要求:学校声誉较好,学生报到率较高;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较高,评价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以反映学校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社会评价是看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反映,校友的反映,家长、中学生、社会各界、各级人士对学校的评价,媒体对学校的评价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状况等。 7.5就业

主要观测点:就业率、就业质量 7.5.1就业率

基本要求: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初次就业率统计到当年8月31日前,计算就业率分母应该是当年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人数)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主要考察学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什么效果。另外要看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就业去向(包括考研状况),以及学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7.5.1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合格评估提出的新要求,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有良好的发展机会。

学生的就业质量,包括就业岗位类别的比例与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以及学生在岗位上的突出表现等。 主要考察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