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生物的进化 下载本文

教学课件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2018·金陵中学月考)“超级细菌”有“泛耐药性”,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而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B.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超级细菌为新的物种

解析:选C 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起诱变作用;抗生素使“耐药性”强的个体得以存活,导致种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2.(2018·仪征中学10月检测)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解析:选B 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有些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A错误;b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①~⑥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仅仅指基因突变,C错误;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不一定就形成物种1和物种2两个物种,需形成生殖隔离,才标志着两种物种的形成,D错误。

3.(2018·南京三校联考)1979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1 300 000只大象。但到了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 000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出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

1

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

D.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

解析:选A 大象数目的锐减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造成的。

4.(2017·镇江一模)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选C ①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2017·无锡一模)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解析:选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的所有个体而言的,而不是种群内的某些个体;Aa个体连续自交所形成的群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都为50%;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6.(2018·常州质检)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解析:选B 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

2

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7.(2018·泰州中学月考)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别是地雀喙进化的内在因素

B.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可能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地雀的喙进化方向 C.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 D.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解析:选C 生物的进化总是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走,环境不断的变化,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是环境的差别,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地雀的喙进化方向,B错误。不同岛屿上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定向改变,C正确。不同岛屿的环境直接对地雀的表现型进行选择,D错误。

8.(2018·昆山调研)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

A.23.7% C.18.2%

B.20% D.15.6%

解析:选C 假设一开始该种群有100个个体,已知其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则AA的个体数为25个,Aa的个体数为50个,aa的个体数为25个,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则一年后,AA的个体数为25×(1+20%)=30个,Aa的个体数为50×(1+20%)=60个,aa的个体数为25×(1-20%)=20个,所以一年后,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20

×100%≈18.2%。

30+60+20

9.(2018·启东中学月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解析:选D 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A正确;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出现较大的差异,B正确;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