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下载本文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制,提示用户输入正确数据和正确的操作。

本系统的性能完全按照以上要求进行建设,其中软件系统的实际性能目前依托于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的“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的系统性能。

(五)安全需求

系统保密性: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动用和修改信息系统的信息,而且必须防止信息的非法、非授权的泄漏。

系统完整性:也就是说信息必须以其原形被授权的用户所用,也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修改信息。

漏洞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检测对象的系统资源,分析这一资源被攻击的可能指数,了解支撑系统本身的脆弱性,评估所有存在的安全风险。

可用性和抗毁性:设备备份机制、容错机制,防止在系统出现单点失败时,系统的备份机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防病毒:网络防病毒系统应基于策略集中管理的方式,使得分布式的企业级病毒防护不再困难,而且提供病毒定义的实时自动更新功能。

本系统的安全完全按照以上要求进行建设,其中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目前依托于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的“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的系统安全性能。

- 11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三、建设目标

(一) 业务目标

1、提升政府农业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科学规划和决策

房山区农委通过该项目建设房山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并将农场数据全部接入“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实现房山区实时监控全区示范性农场乃至全部农场的土地资源、设施资源、生产计划、农事过程、销售订单等数据,统计分析区内的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并通过“221平台”为各个农场提供基于物联网的专家在线远程咨询、远程管理的服务指导,有效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新技术推广应用难等问题。

通过上述方法,提高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提升北京市设施农业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显著增产增效

通过设施环境监测和综合环境调控,为设施蔬菜提供最佳的生长土壤和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实现核心示范农场蔬菜增产10%,商品率提高5%;直接带动区蔬菜平均增产5%,辐射带动区蔬菜平均增产2%。

通过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核心示范农场劳动用工费用减少25%,节约灌溉用水20%,节约

- 12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肥料投入15%,减少农药投入30%,显著改善蔬菜产地面源污染,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

3、有效提升设施蔬菜质量安全,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

通过设施农业生产物联网对设施蔬菜的质量安全监管,带动项目示范农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平均提升2%,辐射带动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平均提升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农产品生产环境和过程透明呈现给消费者,建立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享受健康生活。

4、免费帮助“智慧农场”对接销售渠道,解决农场卖菜难,实现农民增收

房山农委将牵头为接入“221平台”的智慧农场对接第三方的B2B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采用直供直销的流通模式直供渠道商,实现期货、现货农产品的有效渠道销售,减少农产品批发商的中间环节,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充分保障农户与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生鲜农产品从种植到餐桌的安全。

5、建立房山区黄山店村智慧乡村示范点,实现“互联网+休闲农业” 模式

通过以黄山店村为智慧乡村的示范点,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配合休闲农业旅游,促进黄山店村从工业化向旅游业的成功转型,发展信息化休闲农业新模式。为房山区智慧乡村的建设起到示范

- 13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带头的作用。

(二) 技术目标

系统应能按照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产前利用政府数据分析为种植户提供生产规划决策、销售预判等。

产中基于设施农业生物环境感知设备,无线宽带传输网络、智能决策服务技术和反馈控制技术装备等的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实现病虫害远程诊断、监控预警、指挥决策,肥/水/药智能实施等。

产后对接B2B电商应具备服务功能:农场安全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展示、期货预售、现货预售、在线预订、在线洽谈、产品订单组合管理等,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等。

智慧乡村示范村实现重点区域的安防监控和WIFI覆盖等,可为游人的安全和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

房山区农业委员会“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包括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构建模式受到现有数据条件、现有应用基础、现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稳定性、安全性、实用性及高性能。总体设计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 14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 坚持技术先进性原则

本项目的建设采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计划,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保持系统硬件、软件、技术方法和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从而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应用。同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在将来能迅速采用最新技术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2.坚持平台化构建原则

本项目系统平台依托于成熟应用的业务基础平台构建,使系统的建设过程简化,可以省去很多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有效缩短项目实施周期,规避技术风险,保障项目技术和功能目标的实现。 3.坚持高可靠设计原则

流通信息的自动采集与整合,保证信息的完整可靠。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做到安全可靠运行,并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同时系统建设将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4.坚持可扩展设计原则

系统建设所采用的硬件系统设备均支持可扩展性原则。涉及到的软件系统平台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采用接口设计方式,降低系统结构耦合程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系统可进行二次开发。在业务需求不断改变的情况下,系统可在已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和开发,降低二次开发系统维护成本。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