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下载本文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系统消息传输可扩展。具有消息扩展机制,实现系统与内部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消息传输。 5.坚持易用性设计原则

系统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易于使用和推广,并具有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掌握系统的使用。整个系统从用户角度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易用性。 6.坚持架构层次化设计原则

分层是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分层的优势:其一,通过分层可以降低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建设、维护和进化;其二,可以根据业务的变化,通过快速开发或者配置调整系统以适应系统新的业务需求。 7.坚持资源可复用设计原则

代码可复用,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开发相对独立的可复用构件库,精简代码结构,减少冗余代码;设计可复用,采用组件化设计方式,降低组件与系统结构的耦合程度,提高组件在其他系统中的复用程度;分析可复用,以系统分析时产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文档等作为系统开发的输入,提取可复用内容应用于其他系统中;资源可复用,基于房山农委现有信息化程度,对农委现有系统资源可复用。

(二)设计依据

物联网农业是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跨世纪工程。物联网农

- 16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业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整合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效率高、能耗少、可操控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据高度的技术规范,采用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

本项目系统模式是一个新的农产品生产管理的供应体系,有关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标准正在摸索当中,所以,本项目没有成熟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作为设计依据。

(三)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体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0个示范农场基地的物联网监控设备的建设,包括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环境智能传感器监测系统、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可控制滴灌、遮阳网、通风机等);

拟定的10个示范农场名单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备注

- 17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数据全部接入“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 (3)绿色履历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

(4)免费对接第三方生鲜农产品B2B电子交易平台; (5)黄山店智慧乡村重点区域的WIFI覆盖、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本项目建设一次性完成,不进行分期建设。

(四)总体框架

下图是项目的总体框架图。项目采用云计算技术构造总体框架,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整体的管理任务。

系统可完成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追溯,并通过对接第三方B2B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扩展新的销售模式,通过提升农场智能化管理、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品牌塑造、到电子商务B2B销售模式等,完成项目建

- 18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设的目标。

(五)技术方案 1. 软件平台接入

(1)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

本系统不涉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全部数据直接接入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现有的“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

以下是对“221平台”功能的简要介绍。 首页如下:

? 面向政府管理的平台功能介绍:

政府用户按照市、区县、镇、村不同行政级别,可以管理和查看不同级别的内容,并根据角色不同,赋予不同权限。

房山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实时、全面的了解全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土地使用状况、设施使用状况、农资使用状况、农产品的生产状况,环境保护状况、劳动力状况、生产成本分析、销售情况、加工采收状况、库存状况、病虫害防治状况、土壤、水资源等分析。

分析功能根据房山区特有的数据基础分析得出房山区因地制宜的农业专家指导和政府统筹策略等。

- 19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基于卫星地图的数字化管理功能

地图功能主要是将所有农场的园区、土地、设施等数字化,丈量土地、规划生产,将园区(农场)的整体状况展示在地图上,行成全区农业的数据基础,如:功能区划分、设施环境情况,实时种植信息、实时传感器采集信息和视频监控信息,对农场当前整体运行情况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可详细查看种植品种信息、环境适宜度、该品种的预估产量等,使用者既可统揽全局,又可深入细节。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