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带答案) 下载本文

《田单列传》

1.齐人走,争涂,以车轊折车败,为燕所虏

齐国人逃跑,在道路上争夺拥挤,因为车轴头折断而车子毁坏,被燕国人所俘虏。 2.遣使约降于燕。一 -派遣使者约定 向燕投降。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送夕阳, 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一送走夕阳, 迎来皓月,也是谪居生活中的美事啊!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一希望后来的人与我有 相同的志趣,接着修葺它。 《种树郭橐驼传》

1.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凡是长安有钱人修建观赏游览场所及卖水果的人,都争着雇佣郭橐驼为其种树。 2.且硕茂, 蚤实以蕃。

而且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结果早且多。 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

能顺应树木生长的自 然规律,使它的本性得到发展罢了。

4.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树木生 长的自然规律就得以保全了,它的本性也得到发展了。

5.非能硕茂之也。

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甚而, 用手抓破树皮来验看它是死是话。 7.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树木的本性就 一天天地丧失了。

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看见官吏们喜欢把政令弄得很繁乱,好像是很同情百姓,可最终却给百姓带来祸患。 9.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又怎能使我们人丁 兴旺而人心安定呢? 《西湖七月半》

1.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笛轻吹琴轻弹,笛声歌声相伴和。 2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不乘船不坐车, 不穿长衫不戴头巾。

3.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月也看, 看月者也看,不看月者也看,而实际什么也没看到。 4.茶铛旋煮,素瓷静递。

锅茶很快煮好, 洁白的瓷杯轻轻传递。

5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好友佳人, 相邀约坐在月下,或藏身树下,或逃到里湖躲避喧哗吵闹。

6. 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人声与乐声相混杂,像水沸像震动山岳一样,像梦中惊叫又像是说梦话,听者什么也听不见,像聋了一样:说者等于没说,像哑了一样。 7.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

轿夫向船上的人呼叫,用关闭城门吓唬他们。 8.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

岸 上的人也一队接 一队赶在关城门前进城。 9.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断桥的石阶凉了下来,在上面摆设宴席,招呼客人放情饮酒。

《齐桓晋文之事》

1.仲尼之徒无道想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晋文之事的。所以儒家后世没有传说,我也就没有听说过此事,如果您硬要我说的话,那我就给您谈谈如何以仁德治理天下的道理吧。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用安抚人民的方法施行王道, 这是没有人能够抵挡的。

3.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心厨也。 君子对于禽兽,看见它活着,就不忍心看到它的死,听到它被杀时凄修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住的地方离厨房都很远。

4.诗云:“他人有心, 予付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诗经》里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猜测到. 这两句诗,象是指先生您说的啊。

5.今愿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现在大王您的恩德 足够能惠及到禽善身上,而功德不能到达老百姓,偏偏是为什么呢?

6.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與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那么一根羽毛的不能举起, 是因为不肯去用力,整车柴薪的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眼睛去看,百姓的不能受到爱护,是因为不肯施以恩德。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敬重自己的老人,推广到尊做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这样去治理天下,就好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运转,是很容易的了。 8.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所以大王您的不能通过行王道统一天下, 并不是用胳膊夹起泰山而跳过渤海之类的事,大王您的不能通过行王道统天下,是替老人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呀! 9.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古时候的君主所以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没有别的,善于推广恩德罢了。

10.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是因为肥美香甜 的食物不能满足于口吗?轻巧温暖的衣表不能满足于身体吗?还是因为文采颜色不能满足于眼睛呢?美妙的音乐不能满足于耳朵吗?还是您亲近宠爱的人不能满足于您,供您的身边使唤呢?

11.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那么大王 您想得到的东西就可以了解了,是想开拓土地,使秦楚两个大国朝拜称臣,统治中原而安抚四周的民族.照这样去做,去追求你想得到的东西,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12.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 让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在您的朝廷里做事,种地的人都想在您的田地里种地,做生意的人都想在您的市场里蓄藏货物而经营生意,旅行的人们都愿意行走在大王您国土的道路上,天下的百姓憎恶他的国君,都跑来您控诉。

1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 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定要使他们上足以抚养父母,下足以养活妻子孩子;好年成终身温饱,荒年可免于饿死或流亡;然后让他们向善,百姓也就容易听从了。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搞好学校的教育,反复阐明孝父母,敬兄长的道理,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负重奔波了。

《谏逐客书》

1. 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然后才可以用的话,那么夜间发光的璧玉就不该摆饰在朝廷上面了;犀牛 角、象牙的器具,就不该成为赏玩的宝物了;郑、卫这些外国美女,就不该纳入后宫了; 駃騠这些外地良马,就不该充塞宫外的马房了;江南的金锡不该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该拿来彩绘。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所以泰山是不排斥任何土壤的, 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高大;河海是不挑拣任何细流的,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深广;君王是不排斥任何百姓的,所以才能够显扬他的德行。

3.夫物不产论秦, 可宝者多:土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 值得珍宝的还有很多很多:贤人不出自泰国,而愿意效忠的也还有很多很多。现在你却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伤害百姓去让仇人得利,对内虚耗自己的国力,而对外结您诸候,想奢求国家没有危险,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啊! 《答司马谏议书》

1.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读书人所要争论的, 特别是在“名称”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

2.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征利”.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上。

4: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如果您 责备我任职很久而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自己的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问说》

1.舍问,其奚决焉? 除了问,那怎么判断呢?

2.等于己者, 问焉以资切磋。

和自己一 样的人,问他询问借以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3.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能够做到劝导行善规诚过失就可以了。 4.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勤勉地只是以进德修业为急务。 5.理无专在。

真理不会由某人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