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冲刺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01-15 10:26:34)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给教育下概念的逻辑规则是( ) A.种差+邻近的属 B.种差+属 C.种差—属 D.种差÷属 2.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A.教学 B.社会 C.人 D.环境
3.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 )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社会因素 B.遗传 C.教育 D.个体活动 4.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取决于( )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社会制度 5.教育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其外部环境诸方面的种种联系是指( ) A教育规律 B.教育关系 C.教育原则 D.教育内容 6.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 )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 A.体育和美育 B.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 C.劳动技术教育与智育 D.智育与德育 7.( )是以纲要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教学途径 D.教学原则 8.( )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
A.党务工作 B.教学 C.后勤工作 D.宣传工作
9.(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A.教育原则 B.教学思想 C.教育途径 D.教学途径 10.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中,( )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C.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D.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1.( )是课的中心环节。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复习新知识 12.( )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A.教学检查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总结 13.在人的个性的发展中,( )具有定向、合理的建构和心理保健作用。 A.智育 B.体育 C.美育 D.德育 14.班级组织机构的核心是( )
A.班主任 B.班委会 C.班长 D.小组长 15.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的对象是( )
A.各类学生 B.后进生 C.新生 D.毕业生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的客观依据是( )
A.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 C.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 D.教育与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育的言语艺术包括( )
A.口头言语艺术 B.体态言语艺术 C.实验演示艺术 D.教育的幽默艺术 3.教育方针由( )几个部分组成。
A.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B.教育内容 C.教育工作的方向 D.教育目的 4.教师劳动的价值有( )
A.市场价值 B.个人价值 C.社会价值 D.实物价值 5.教师的基本素质由( )几个部分组成。
A.遗传素质 B.专业素质 C.师德素质 D.业务素质
6.教学过程本质的特殊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具有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引导性 D.简捷性 7.课的结构常见的部分有( )等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课 D.巩固新知识 8.从评价内容上分类,教学评价的标准主要有( )
A.效能标准 B.职责标准 C.素质标准 D.数量标准 9.班主任调查学生的主要方法有(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查阅资料法 D.访问法 10.班主任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 )
A.整体研究 B.个案研究 C.局部研究 D.战术研究 三、改错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划线处的错误改正过来)。 1.课件是指学科。
2.信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 3.布鲁姆认为学校即社会。 4.人的身心发展是匀速的。 5.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文化决定的。 6.应试教育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7.教师的特定的社会职责是传授知识。 8.活动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9.隐性课程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0.贯穿于教学过程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动力是教学矛盾。 11.教学原则决定教学规律。 12.教师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树立威信 13.课外辅导是教师备课的着眼点
14.教师测量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科学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5.榜样示范法是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四、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
3.教育的人道性原则 4.品德评价法 5.自我教育
五、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贯彻创造性教育原则?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4.简述目标一导致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5.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六、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说明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要求。 2.试论我们所应确定的现代教育观。
2014年广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现代教育学》
冲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1.A 2.C 3.D 4.C 5.B 6.D 7.C 8.C 9.A 10.B 11.B 12.A 13.D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AC 2.ACD 3.ACD 4.BC 5.ABC 6.BCD 7.ABCD 8.ABC 9.ABCD 10.AB 三、改正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1.改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活动的总体
2.改正:区分度 3.改正:杜威 4.改正:不平衡的 5.改正:政治 6.改正:少数学生 7.改正:教书育人 8.改正:学科课程 9.改正:显性课程
10.改正: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矛盾 11.改正: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12.改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3.改正:上课 14.改正:教学评价 15.改正:情境陶冶法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2.教学——狭义上讲,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3.教育的人道性原则——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力,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人道精神的人。
4.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
5.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高低是班集体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自我教育可分为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的自我教育。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如何贯彻创造性教育原则? 答:(1)要培育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2)培育学生的冒险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 (5)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6)要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地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1)教育目的与培育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
(2)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中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他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4)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 3.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答:教师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有:
(1)传道者,作为社会文化的代表传递社会的正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授业者,作为掌握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师长去培育各级各类人才。 (3)管理者,即对教育教学过程和班级学生的管理。
(4)示范者,即作为先学者和人格典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5)监护者,是作为学生家长的代表保障学生在校的成长和权益。
(6)辅导者,作为学生的年长的朋友去关心他们面临的困扰和困难,协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4.简述目标—导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答:(1)前提诊断。 (2)明确目标。 (3)达标教学。 (4)达标评价。 (5)强化补救。
5.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答:(1)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认识到中小学生是有很大可塑性的,要多看到人性善的一面,对转化后进生充满信心。在实施转化工作过程中,要培养对后进生的积极情感。
(2)是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 (3)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4)要注意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转化后进生。 六、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联系实际,说明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要求。 答:(1)教学要统一的要求
教学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方针、培育目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去进去,保证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小学是全面打基础的教育。要防止学生偏废某些课程或过早偏科,各门课程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另外在教学的组织纪律、常规制度、课堂秩序、作业规格、考试纪律和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应有严格而合理的若干统一的要求。 (2)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有所区别,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这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因材施教。
(3)采取有效措施使有特长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要爱护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照顾到有才能的学生。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和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校外活动和有关的竞赛;开设一些选修课;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等。但也不应忽略了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4)联系实际情况说明。
2.试论我们所应确立的现代德育观。 答:(1)德育实体观
德育实体观即是关于德育究竟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的看法。要使德育的价值真正得以重现、使德育在实践中真正取得实效,必须首先树立德育实体观,力争在实现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转变中千方百计地把德育建成可以操作和调控的实体。 (2)德育双重价值观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重视德育的价值,就应当既重视德育的社会价值,也重视德育的个体价值。 (3)德育主体观
德育主体观是关于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树立德育的主体观,就是要考虑到:在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根据这会进步的需要,遵循德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德育实施方案,健全德育领导管理体制,独立自主地开展德育工作,努力拒斥社会不良影响和一些社会团体或部门对学校德育的无端干扰,确定学校德育自主形象;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受教育者个体或群体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确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外化机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努力形成和完善个体思想品德结构,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三方面中,在德育过程中如何确立和落实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德育主体观的核心。 (4)全方位德育观
实施现代德育还必须树立全方位的德育观。这种全方位的德育观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德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相对意义;考虑教育环境下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的统一;考虑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社区)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