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

亿元增加42亿元,平均配套率达到47.2%,全面完成2006年确定的47%的目标,比2005年的42%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三、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

综上所述,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也将带动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壮大,因此,该项目实施后所生产的产品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

.

.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地址

项目选址于XX市XX工业园区81号地块。

二、项目建设条件

(一)气候

项目所在地冬暖春早,夏多伏旱。春季升温较快,夏季雨量丰沛而分布不均,5、9两月为雨量高峰期,8月相对少雨,累年连晴高温,蒸发及蒸腾量大,伏旱频繁,有“十年九旱”之称。冬季平均气温6.5℃,1月温度最低,极低温度为零下2.6℃。

1、温度:全区年平均温度为17.1℃,年总积温平均6264.4℃。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7.7℃,最低16.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6℃。

2、降水: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99.8mm,降水量最多年1532.3mm,最少年495.3mm。95%的年份在1000mm米以上。常年年际变化较小,月际变化较大。夏季(4—9月)雨量集中,多雷阵雨,并多为大雨或暴雨,季平均降水量446.2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39.00%;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68.00mm,仅占平均量的6%。5月到7月上旬,为初夏雨季和梅雨天气过程,5到9月汛期内的一日降水量,可达100—200mm。

3、日照:日照时数周年变化显著,盛夏7、8两月光照最充足,

.

.

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多年平均值238.2小时;初春和秋冬二季日照均偏少,10月到次年3月,各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在100小时以下。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最高为8月75%,其变化幅度为30—79%;最低为12月13%,其变化幅度为1—32%。

4、风、云: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0m,以东北风、西北风和东风三个风向较多,风速也较大。年均云量7.2—8.0。冬春两季多高于地面1500m以上的高积云和层积云;夏季多高于地面500—800m的雷雨云。

(二)水文条件

区内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构散岩类孔隙水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第四系土层的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人工填土层中。经地面调查,区内未见井、泉点出露,表明其地下水较为贫乏。

项目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三)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地位于XX市XX工业园区,距XX江北国际机场约1km,交通方便。总体地形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场地地形起伏较大,高程约为390.00m左右,相对高差3—8m,地形坡角一般5o—25o。地貌上属剥蚀浅丘地貌。沟河纵坡度为3%—8%,沟河切割深度10m—40m。

2、地质构造

项目地地质构造位处江北向斜北西翼,岩县呈单斜产出,岩层产

.

.

状110o<15o,区内及邻近无断层通过。岩层中可见两组裂隙:①47o<85o,面平,微张,无充填,间距2.0m—3.0m;②140o<80o,闭合—微张,面粗糙,无充填,间距2.0m—2.5m。

3、地层岩性

项目地上覆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1)、残坡积层(Q4e1+d1);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

其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1)

素填土:黄褐色,主要由砂岩、泥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主要为修建居民房时回填,稍密—中密,稍显。回填时间5年—30年,主要分布于居民区,厚0.0m—5.0m。

②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1+d1)

粉质粘土:黄褐色,软塑—可塑状,含少量砂、泥石角砾,厚度0.5m—3.00m。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带。

③ 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基岩

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由粘土矿物组成,广泛颁布于评估区,系场地内主要岩性。砂岩:灰白色,细粒结构,巨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次之为云母,钙质胶结,与泥岩呈不等厚状产出。

4、不良地质现象

项目地及邻近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宜于建设。

.

.

(四)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1、防洪条件

本工程处在XX市XX工业园区,设计海拔高程为390.00m,最大相对高差3.00—8.00m,设计高程符合防洪条件。

2、防潮条件

本工程选址能够满足防潮要求。 3、排涝条件

工程地址有3.00—8.00m高差,其排涝效果良好。

总之,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是能够满足建设需要的。 (五)地震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项目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三、交通条件

(一)航空

XX国际机场开通航线50条,客运量750万人次/年。二期扩建工程已经竣工,现已投入使用。

(二)高速路

有210、212、319三条国道及机场、渝长、渝邻、渝合、渝黔、渝涪等六条高速公路在区内并汇,轻轨2、3号线及主城二环路纵横区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