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小知识点

1、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班级授课制,系统的学校制度,普及初等教育,“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发展自然教育先声

2、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葵卯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美国为蓝本的学制: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3、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最根本条件 人类劳动的进行,必要条件 语言的形成

4、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

6、道德教育:形成人们一定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教育,学校德育中说服法运用的主要手段是 语言 7、小林偷拿东西,教师应从 道德意志 入手教育 8、班干部及时准确的反映班级情况,是 桥梁作用

9、课程管理角度,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0、教育基本工作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 11、农业社会教育的特点: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2、教师劳动的特点: 13、《学记》: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论著 14、苏格拉底,“助产术” ;斯宾塞《教育论》,“完满生活”五项活动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默顿,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负向,显性、隐性;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5、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我国单轨制发展来的分支型学制

16、教师职业地位主要通过 从业标准 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社会地位综合体现通过 职业声望 表现

17、我国的“大德育”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18、班干部的作用 桥梁作用 带头作用 助手作用

19、班干部的产生方式 任命制 民主选举制 自由竞争制 轮换制 20、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积极型 中间型 消极型 破坏型(巩固发展,积极引导,努力转化,分化瓦解)

特点:自发性 约束性 交叉性 倾向性 不确定性 21、后进生的成因:教育 家庭 社会 自身

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真挚的感情热爱学生,善于挖掘其潜藏的“闪光点”,不怕反复、持之以恒

22、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查和考试

23、备课的种类: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内心备课、行为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内容: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备教具 24、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 知识 学生 25、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内容是 重点,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 蓝图 的过程

26、学生是教学中主体,教师是主导,备课是教学的基础,上课是教学的中心,作业是上课的延续和补充,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7、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8、班级氛围、校园文化属隐性课程,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9、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 环境、学校教育、遗传

1

二、名解

教育科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原理和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堆受教育者身

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教学: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

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对象——个体、社会;方向——正向、负向;呈现形式——显性、隐性 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体系和规则) 教师专业发展: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

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的专业意识:使未来的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动机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

度等

教育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心理关系、工作关系

课程: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目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

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融合课程”、“相关课程”,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减少教学科目,

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中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时间流程。一门课从开始到结束,一门课的一章或一单

元从开始到结束,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

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自我: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和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

及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

上的组合

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素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最佳发展期”: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些功能具有在一个特定时期特别容易发展,而错过这一时期就难以发

展甚至无法发展的特点,也叫“关键期”、“关键年龄”

间接道德教育:有意识的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 品德: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二代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

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

班级: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规范组织起来的,有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近、有相当数量、以共同学习活

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群体

2

班风: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是班级内大多数成员在情绪、言论、行动、道德面貌和思想作风上的一种

共同倾向或表现。

三、简答及论述

孔子的教育贡献:

重视教育的作用,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第一个创办私学,变“学在官府”局面; 有教无类,扩大教育范围; 因材施教,造就各类人才; 培养从政君子,“学而优则仕”;

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标准; 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相关学科,学思结合,广泛地阅读教育类刊物 教育产生条件:

最根本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 另一个必要条件——语言的形成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征:

研究的问题和领域急剧扩大; 研究的模式和基础多样化; 学科的分化和综合化趋势; 与实践的联系日益紧密; 加强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给学习者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育工作者认识问题的深度,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启发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

提高学习者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 为成为研究型教师奠定基础

根据主导产业不同,教育发展可分为几种形态:

原始状态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课程的类型: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教学内容重知识体系还是生活经验);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教学内容分可还是综合);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管理的角度) 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相结合,生产性日益突出 公共性日益突出

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作用越来越大 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

经济:物质基础,规模和速度,结构的变化,内容和手段,体制

政治:制约着领导权,权利和机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