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最新 下载本文

4、 试样拉断后拆下试样,重新调整试验机活动台的合理高度(一般为10mm),按要求装夹

另一根试样,选择“继续实验” 进行第二根试样的拉伸试验。

5、 第二根试样拉断后拆下试样,根据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使用说明把两根试样的F—ΔL

曲线添加不同的颜色一起显示在微机显示屏上。从低碳钢的F—ΔL曲线上读取FeL、Fm值,从铸铁的F—ΔL曲线上读取Fm值。并比较两条曲线的特征。 6、 测量低碳钢拉断后的断口最小横截面面积Su。

7、 根据低碳钢断口的位置选择直接测量或移位方法测量标距段长度Lu。 8、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断口特征。 9、 试验机复原。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要求

1、试样直径的测量与测量工具的精度保持一致。 2、横截面面积的计算值取4位有效数字。

3、拉伸力学性能指标的数值确定应保留计算过程,最终结果值按下表要求修约。 性能名称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范围 ≤200MPa >200~1000MPa >1000MPa 修约间隔 1MPa 5MPa 10MPa 0.5% 0.5% 六、思考题 1、为什么在实验前需要测试件原始尺寸,包括哪些数据,如何测? 2、如果试件直径为10mm ,按标准短比例试件要求,标距应定为多少? 3、哪种材料需要在试件拉断后测量试件尺寸?

4、铸铁拉伸变形为什么没有屈服、强化及缩颈等阶段?

5、 测定材料屈服强度的意义?哪些材料需要测定屈服强度?

6、 应变强化是哪类材料的特点,发生在拉伸过程的哪个阶段,有何作用和意义?

实验二 脆性材料拉伸、压缩及脆性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压缩时的屈服强度σs。 2、测定铸铁压缩时的抗压强度σby。

3、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规律和破坏现象,并进行比较。

二、设备及试样

1、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自行改造)。 2、游标卡尺。

3、低碳钢、铸铁圆形横截面短试样各一枚。

注:材料压缩短试样试样标距段原始高度h0和标距段原始直径d0 的比值通常规定为:1≤h0/ d0≤3。而长试样通常用于拉伸试验。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当试样承受压缩时,其上下端面与试验机垫板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如下图,这些摩擦力阻碍试样上部和下部的横向变形,使其抗压能力有所提高,故试验时试样两端面应涂以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另外,当h0/ d0增大时,摩擦力的影响也会减少,因此试样的抗压能力将随比值h0/ d0的增大而略有降低。由此可见,只有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才能对不同材料的压缩性能进行比较。

5

施加载荷时,要求其合力作用线与试样轴线一致,为此试样两端面必须平行且与轴线垂直;同时,在试验机下垫板底部有球形承垫,见上图。当试样两端面稍有不平行时,会自动调整下垫板平面的方位,使接触面载荷均匀分布。

低碳钢压缩试验中,屈服现象不及拉伸时那样明显,从F—Δl曲线读下屈服载荷Fs,由此可求得屈服极限?s?Fs。此后由于材料良好的塑性,使其压成饼状而不致破坏,故低A0碳钢不存在压缩强度极限。

铸铁压缩试验则在出现较大(相对于拉伸而言)的塑性变形后发生破坏,其裂纹方向与 轴线约成450角,此时的载荷即为最大载荷Fby,由此可算得压缩强度极限?by?FbyA0。

四、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的原始尺寸。

2、安装试样并保持上下对中。

3、根据试样的负荷和变形水平,按试验机操作软件设定试验的详细步骤加载试验。

4、观察试样变形和破坏特征。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要求(同轴向拉伸实验) 六、思考题

1、说明铸铁压缩破坏原因?

2、总结低碳钢、铸铁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

实验三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扭转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点τs,抗扭强度τb。 2、测定铸铁的抗扭强度τb。

6

3、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时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二、设备及试样

1、伺服电机控制扭转试验机(自行改造)。 2、0.02mm游标卡尺。

3、低碳钢υ10圆试件一根,画有两圈圆周线和一根轴向线。 4、铸铁υ10圆试件一根。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塑性材料试样安装在伺服电机驱动的扭转试验机上,以6-10o/min的主动夹头旋转速度对试样施加扭力矩,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即可得到扭转曲线(扭矩-夹头转角图线),如下图为低碳钢的部分扭转曲线。试样变形先是弹性性的,在弹性阶段,扭矩与扭转角成线性关系。 弹性变形到一定程度试样会出现屈服。扭转曲线扭矩首次下降前的最大扭矩为上屈服扭矩Tsu;屈服段中最小扭矩为下屈服扭矩Tsl,通常把下屈服扭矩对应的应力值作为材料的屈服极限τs,即:τs=τsl= Tsl/W。当试样扭断时,得到最大扭矩Tb,则其抗扭强度为τb= Tb/W 式中W为抗扭截面模量,对实心圆截面有 W=πd03/16。

铸铁为脆性材料,无屈服现象,扭矩-夹头转角图线如左图,故当其扭转试样破断时,测得最大扭矩Tb,则其抗扭强度为:τb= Tb/W

四、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原始尺寸 分别在标距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测量的直径,用最小直径计算抗扭截面模量。

2、安装试样并保持试样轴线与扭转试验机转动中心一致。

3、低碳钢扭转破坏试验,观察线弹性阶段、屈服阶段的力学现象,记录上、下屈服点扭矩值,试样扭断后,记录最大扭矩值,观察断口特征。

4、铸铁扭转破坏试验,试样扭断后,记录最大扭矩值,观察断口特征。

五、实验数据处理

1、试样直径的测量与测量工具的精度一致。 2、抗扭截面模量取4位有效数字。

3、力学性能指标数值的修约要求同拉伸实验。

六、思考题

1、低碳钢扭转时圆周线和轴向线如何变化?与扭转平面假设是否相符?

2、如用木材或竹材制成纤维平行于轴线的圆截面试样,受扭时它们将按怎样的方式破坏? 3、根据低碳钢和铸铁的破口特征,分析两种材料扭转破坏的原因?

4、 比较低碳钢拉伸和扭转实验,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到破坏的全过程,两者变形有何明显

的区别?

实验四 直梁纯弯曲正应力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多点静态应变测量的方法;

2、 测定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

7

3、 测定材料常数——泊松比。

二、 实验设备

1、 WYS—1 材料力学实验台; 2、 DH—3818 静态应变测试仪; 3、 矩形截面单体梁。

三、 梁的布片图及实验方法

梁的尺寸、材料弹性模量E、贴片位置、应变片灵敏系数K和应变片电阻值R见下表和梁布片图

参数表 a(mm) 200 c(mm) 30 L(mm) 600 b(mm) 20 h(mm) 40 E(GPa) 215 K 2.19 R 120 布片图 (5')5'

载荷F通过加力梁均分成两个大小为F/2的力作用在矩形钢梁上。梁的中部形成纯弯曲变形,弯矩为M=

1Fa。 2在梁中部的上、下表面及前、后两侧面沿梁的横截面高度,每隔h/4处贴上一枚平行于梁轴线的电阻应变片,共计8枚,其编号分别为:上表面为“1”;前侧面的上、中、下分别

’’

为“2”、“3”、“4”;后侧面的上、中、下分别为“2”、“3”、“4’”;下表面为“5”.在梁中部的下表面另外加贴一片垂直于梁轴线的电阻应变片,编号为“5’”。温度补偿片放置在钢梁的附近。

各枚应变片敏感栅的中心即为实验的测量点。根据各测量点的应变测量值,由虎克定律(σ=Eε)计算应力实测值,得到横截面上正应力沿梁高的分布规律,并与弯曲正应力公式(σ=

四、

My)计算的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 I实验步骤

1、 应变仪参数设定:按电阻应变仪使用方法,根据本次实验所用的电阻应变片规格(见

上述“四”中的参数表)对所用的电阻应变仪进行测量参数设定。测量参数包括应变片电阻、灵敏系数,应变仪测量桥路(本实验选用1 /4桥路)等。

2、 接线:根据本次实验内容,将需要测量的各测量点上引出的电阻应变片导线依次按

选定的1 /4桥路接线方法接至电阻应变仪的各测量桥上。 3、 加载测量:加载采用增量法。在零载荷时进行应变仪的平衡操作,以保证零载荷时,

各点的应变输出均为零;然后按一定的载荷增量(一般为1000N)逐级加载,测量每级载荷所对应的应变值,直至最大载荷(规定为5000 N)为止。本实验采用自动采样,所有测量数据通过软件的“数据管理”功能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汇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