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的作者是归有光。
2、简答。(15×3)
1、“铁崖体”的特征及后人对它的评价。
2、李梦阳“格调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异同。
3、清人焦循说:梨园共尚吴音。“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覩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农谭》上) 结合其背景和现象评述。
3、论述题。(35×2) 1、材料一
“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四字疑有讹脱)。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所,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非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俟来哲。”(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
材料二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钟嵘《诗品序》)
问:两段话谁说的?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各自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试题没有注明作者和出处)
2、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山水诗和山水画两种艺术的异同;唐代山水诗的审美观照和空间布局有和特色?
808文学评论与写作 B组
题一 (90分)
“感慨所寄,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见事多,识理透,可以为后人论世之资。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若乃离别怀思,感士不遇,陈陈相因,唾沈互拾,便思高揖温韦,不亦耻乎!”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注:试卷上所给这段材料是繁体字,无句读)
要求:加标点,注释,释其意,再结合具体词人词作进行评论。 题二 (60分)
评论古典戏曲中本色派和文采派的理论主张及创作成就。
专业课复习方法因人而异,各有各的优缺点,大家完全不用照抄照搬,你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再结合别人的复习方法,最终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法,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这里,有个问题我还想再说一下,我和很多同学对于“基础”二字的理解不同,我不认为本科出身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自然而然地算是有基础了。举个例子,如果你对经典作家作品的人物、情节、写作背景、时代语境等等还没到了提笔就能有话说的程度,那你还是先好好地回归文本吧。我自己本科有很多同学平时文学作品几乎全没读,考试的时候突击两三天文学史,也能混个及格以上的成绩,这能叫有基础么。大家既然有志于文学,就一定应该知道文学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大量作品和文学事实的基础上的,只有具备了一定量的作品和专著的积累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政治,我备考的就很简单了,全程跟着一个老师---李凡老师,他的《政治新时器》我背了三遍。
英语的话,长难句解析和语法是很重要的,蛋核英语讲的不错。还有木糖英语的《英语真题手译版》配合真题认真写,也是收获很多。单词我一直都在背《一本单词》,考试前,已经背了四遍半了。
以上,就是我所用到的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的考研专业课相关参考书,个人觉得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了,我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研资料,其中有买的,有自己整理的,还有当初准备考研时候各种渠道搜集的,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
联系我,我可以免费提供。
最后,还想要说的是,考研不易,我手中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一些笔记、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免费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下载high研app,在上面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