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狄静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3期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入院当天进行PICC置管,认真记录并护理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 此72例经PICC置管的患者中,有5(6.94%)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经过抗凝和溶栓治疗之后,有4例患者症状得到缓解,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栓子发生脱落,致使脑血栓形成。结论 当患者在PICC下、血小板活性增强、高凝状态明显的情况下极易形成血栓,因此对于肿瘤化疗患者而言,PICC置管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时进行干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肿瘤化疗;PICC置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对于需要多次化疗的肿瘤患者而言,PICC置管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的选择,它可以避免因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损伤,以及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静脉炎[1]。但是,PICC置管还有可能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尽可能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特进行了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的最低年龄为28岁,最高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44.78±6.25)岁。在此7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9例,肿瘤类型包括:结肠癌、胃癌、食道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肝癌,所有患者的置管时间在13-158天之内,排除对PICC置管有禁忌症的患者外,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 1.2 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研究使用的仪器为美国BD公司的PICC穿刺包(5Fr×65 cm)和德国贝朗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1.7 cm×45.0 cm)。

所有患者在进行化疗的当天完成PICC置管,置管部位为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亦或是锁骨下静脉,然后认真观察效果并进行有效的护理。PICC置管后,有5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其中3例患者的穿刺部位为锁骨下静脉,2例患者的穿刺部位为头静脉,使用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艾恒、长春新碱等。静脉血栓的确定首先通过临床症状判断,再由彩色多普勒确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置管后的症状表现,医护人员根据经验初步判断是否出现静脉血栓后,由彩色多普勒确诊。 2 结 果

此72例患者置管后14~63 d内,有5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占比為6.94%,有43例患者出现皮肤温度增高、疼痛、上肢肿胀的情况,剩余24例患者感觉良好,无不适反应。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后,发现有3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在锁骨下静脉,2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在头静脉,经过抗凝和溶栓治疗之后,有4例患者症状得到缓解,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栓子发生脱落,致使脑血栓形成。 3 讨 论

对于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而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患者体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肿瘤细胞作用到血管内皮细胞上导致其损伤、化疗药物作用到血管内皮细胞上导致其损伤、导管损伤血管内膜等[2]。因此,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要明确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然后再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想要的效果。

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置管护理:穿刺血管首选肘部贵要静脉,其次选择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还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等。其次,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观察患者出现的各项症状,并采取有效措施方式血栓脱落。拔管护理:血栓消失后,既可以选择PICC继续完成化疗,化疗后再用常规方法拔管,拔管前,尽可能将血栓抽出,拔管后,有效预防栓塞。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述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3]。 参考文献

[1] 邓秀云,黄子珍,唐玉芳,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4):894-89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魏素臻,王爱红,李贵新,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7):1-3.

[3] 韩爱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7):1146-1147.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