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下载本文

B.代脉 C.促脉 D.弦脉 E.浮脉

28.心悸的临床症状特点为 A.左胸部发作性憋闷和疼痛 B.发作性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C.伴气短、眩晕、胸闷 D.心痛彻背

E.手足青冷至节 29.心悸实证治则是 A.化痰 B.除湿 C.涤饮 D.清火 E.活血化瘀

30.心悸心阳不振证的治疗主方是 A.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B.独参汤 C.参附汤 D.真武汤

E.栝蒌薤白半夏汤 【X2题】

31.患者李某,女性,47岁。每于劳累时出现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其治疗可选下列何方 A.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B.苓桂术甘汤 C.安神定志丸 D.四君子汤 E.参附汤 二、名词解释 1.心悸 2.怔忡 三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在( )其病理性质为( )其本为( ),( )所致,其标是( )、( )、( )、( ),因( )所致。

2.心悸的基本病机是( )( ),或( )阻滞心脉。

3.心悸的辨证要点有(1) ( ) (2)( ) (3)( )。 四、是非判断题

1.心悸虚证治当补益心脾,活血化瘀,尚应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 2.感受外邪可导致心悸。

3.怔忡日久不愈,可形成怔忡惊悸。 4.心悸的辨证应首先分清寒热。 五、简答题

1.惊悸与怔忡如何鉴别?

2.治疗阴虚心悸时如何区分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的使用要点?

3.试述心悸的病因病机要点。

4.试述心悸的辨证论治要点及治疗原则。

六、病案分析题

1.邓某,女,39岁,2000年5月4日就诊。 主诉:心悸反复发作5年。

病史:近来因过度劳累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盗汗,五心烦热,不思饮食,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淡暗少津,苔少脉结代。血压为130/95mmHg,心率为72次/分,心律不整,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甲实习医生诊为“胸痹”(心阳不足),提出用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治疗以温振心阳。乙实习医生诊为“心悸,(心脾两虚),提出用归脾汤治疗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请回答:①两位实习医生的诊治是否正确?②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拟出方药。

2.尤某,女,37岁。2003牟6月19日就诊。

主诉:阵发性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反复发作6年余,加重10天而入院。

病史:6年前患者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反复发作。近10天来,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偶有胸背疼痛,口唇青紫,舌暗红苔白,脉结代。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肌缺血。室性早搏。

要求:写出中医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D 4. D 5. E 6. B 7. A 8. B 9. B10.A 11.C 12. C 13. C 14.E 15. D 16. C 17.B 18.C19.C 20. C 21. A 22. C 23. A 24. A 25. C 26.D 27. ABCD 28. BC. 29. ACE 30. AC 31. AE 二、名词解释

1.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导致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怔忡是由内因引起,以自觉心中惕惕,动摇不定而无休止,稍劳即发为特征,病来虽渐但病情较重,以虚证为多或虚实夹杂。 三、填空题

1.心 本虚标实证 气血阴阳亏损 因心失所养 气滞 血瘀 痰浊 水饮 邪气扰心 2.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 痰浊瘀血 四、是非选择题

1.× 2.√ 3.× 4.× 五、简答题

1.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二方均用于治疗心悸。天王补心丹用于阴虚火不旺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头晕目眩,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朱砂安神丸用于阴虚而热象较著者,表现心悸不宁,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

3.心悸主要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脾、肾、肺四脏功

11

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有虚实之分。发病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劳倦、体质虚弱、药物中毒等。其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痰浊瘀血内停,痹阻心脉,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4.①辨证当辨虚实、辨惊悸怔忡、辨脉象变化:A.辨虚实:心悸证候特点为虚实相兼,虚者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主要指痰饮瘀血,当分清虚实之程度或多种病理因素夹杂者。B.辨惊悸怔仲:惊悸发病,多与情绪有关,呈阵发性,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征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病情较重,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C.辨脉象变化:应掌握各种脉象的临床表现。②心悸治疗应分清虚实,虚者宜益气养血,调理阴阳,配合养心安神之品;实者宜涤痰化饮,活血化瘀,配合重镇安神之品;虚实夹杂者,须辨虚实轻重,辨证施治。 六、病案分析题

1. (1)甲实习生诊治不正确。其以患者胸闷气短为依据,欠恰当地诊断为“胸痹”(心阳不足),故提出用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治疗;乙实习生病证诊断正确,但辨证分型及治疗欠全面。

(2)患者心悸时间长,症以心悸不安为主症,且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故诊断应为“心悸”较为恰当。因久病耗伤气血,故见病情遇劳则发,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脾气虚弱,生化不足则见不思饮食,面色无华,大便澹薄;气耗阴伤,致阴分不足,故见盗汗,五心烦热,舌少津,苔少;气虚血瘀,痹阻心脉则舌暗;气血凝滞,脏气虚衰则见脉结代。所以本病应辨证为“气阴两虚挟血瘀”,治宜益气养阴,养心安神,佐以活血化妨冬,方用具有补气养阴复脉作用的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炙甘草30g、党参30g、桂枝12g、黄芪20g、麦冬15g、阿胶15g、熟地15g、当归12g、获神15g、赤芍15g、益母草20g、煅龙骨30g(先煎)。水煎服,每日一剂。

2.(1)诊断:心悸(心血瘀阻)

(2)辨证分析:心主血脉,病久不愈,入血入络,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则胸闷不舒。心络挛急,则偶有胸背疼痛。脉络瘀阻,故口唇青紫。舌暗红苔白,脉结代为瘀血内阻之征。 (3)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4)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桃仁l0g红花l0g丹参20g赤芍l0g川芎玄参l0g香附l0g青皮6g当归l0g桂枝l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二节 胸痹

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胸痹病位在心,尚与何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A.肝胆脾 B.肺脾肾 C.脾肾 D.肝脾肾 E.肝脾

2.下列哪项不是胸痹的病因 A.寒邪内侵

B先天遗传 C饮食不当 D情志失调 E.年老体虚

3.胸痹与真心痛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A.病情程度不同 B.虚实属性不同 C.寒热病性不同 D.病程长短不同 E.好发年龄不同 4.胸痹的临床特点是 A.左胸部发作性憋闷 B.左胸部发作性疼痛 C.气短喘促

D.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E.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

5.胸痹虚证主要责之哪些脏腑的亏虚 A.心肾 B.心脾肺 C.心肝肾 D.心脾肝肾 E.心脾肾

6.下列哪项不是胸痹标实的主要病机 A.血瘀 B.痰浊 C.寒凝 D.水湿 E.气滞

7.“胸痹”病名最早见于 A.《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金柜要略》 D.《世医得效方》 E.《证治准绳》

8.瓜蒌薤白汤治疗胸痹出自 A.《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金柜要略》 D.《世医得效方》 E.《证治准绳》

9.哪一本书将胸痹的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A.《黄帝内经》 B.《难经》 C.《中藏经》 D.《金匾要略》 E.《伤寒论》 10.胸痹的病位在 A.肾 B.肝 C.脾 D.心 E.肺

11.胸痹心痛之疼痛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 性闷痛为主,一般不会呈现 A.灼痛

12

B.跳痛 C.绞痛 D.刺痛 E.隐痛

12.痰浊壅塞型胸痹心痛的主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胸闷重而心痛轻 B.肥胖体沉 C.痰多气短

D.遇阴雨天易发或加重 E.痛有定处,如刺如绞 【A2型题】

13.李某,女,52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正值正月来诊。症见心痛如绞,手足厥冷,冷汗出,心悸气短,苔薄白,脉微。本病治法为 A.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B.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通阳泄浊,豁痰开窍 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F.温振心阳,回阳救逆

14.刘某,女,46岁,平素性格忧郁,且有“高血压病”病史。某日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即自觉心痛阵发,脘腹胀闷,暖气频作,苔薄,脉细弦。本病治疗主方宜选用

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 C当归四逆汤

D.栝蒌薤白半夏汤 E.甘麦大枣汤

15.罗某,男性,58岁,形体肥胖,有“高血压病”病史,梅雨时节来诊。家人代诉患者早上6时自觉胸部憋闷,恶心呕吐,痰多气短,头痛乏力,当时测血压为110/85mmHg,予服降压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现除见上症外,诉心胸隐痛,胃脘胀满不适,苔白腻,脉弦滑。本病诊断首先考虑为 A.呕吐 B.头痛 C.胃痛 D.胸痹 F真心痛

16.洪某,男,45岁.症见心胸时作闷痛,心悸,烦热不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少津,苔剥,脉结。本病治疗方剂宜选用 A.天王补心丹 B.丹栀逍遥散 C.六味地黄丸 D.左归丸 E.柴胡疏肝散

17.胸痛彻背,感寒尤甚,胸闷气短,心悸不适,肢冷,舌苔薄白,脉沉紧,辨证应属 A.寒凝心脉 B.心血瘀阻 C.心阳欲脱 D.痰浊壅滞 E.心肾阳虚 【A3型题】

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 18.该病人证属 A.痰浊壅塞 B.寒凝心脉 C.心肾阳虚 D.心血瘀阻 E.心肾阴虚 19.其治法是

A.辛温散寒;宣痹通阳 B.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E.温振心阳,回阳救逆 20.其治疗的首选方是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瘀汤 C冠心苏合丸

D.瓜蒌薤白半夏汤 E.天王补心丹

患者,男性,69岁,左胸闷痛4年,近来伴气短喘促,咳嗽,痰多粘腻色白,苔白腻,脉滑。 21.该病人证属 A.痰浊壅塞 B.寒凝心脉 C.心肾阳虚 D.心血瘀阻 E.心肾阴虚 22.其治法是

A.辛温散寒,宣痹通阳 B.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E.温振心阳,回阳救逆分 23.其治疗的首选方是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逐瘀汤 C.冠心苏合丸 D.瓜蒌薤白半夏汤 E.天王补心丹 【B型题】

A.心胸绞痛,得寒加重 B.心痛剧烈,如刺如绞 C.心胸隐痛,时作时止 D.心胸灼痛,时作时止 E.胸闷如窒,心痛轻微

24.寒凝心脉型胸痹的特点是 25.心血瘀阻型胸痹的特点是 26.痰浊壅塞型胸痹的特点是 【X1型题】

27.胸痹心痛的主要病因有 A.年老体虚 B.情志失调 C.寒邪内侵 D.药物中毒

13

E.饮食不节

28.胸痹可放射到 A.肩背 B.咽喉 C.胃脘部 D.左上臂内侧 E.左侧头部

29.胸痹发作的诱因主要有 A.劳累 B.饱餐 C.寒冷 D.情绪激动 E.工作

30.真心痛的临床表现包括 A心胸猝然剧痛 B.持续时间较长 C.脉微细或结代 D.四肢厥冷 E.冷汗淋漓 【X2型题】

31.患者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心烦,神疲,气短,头晕,手足心热,舌质嫩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无力。治疗应选下列何方 A.生脉散 B.天王补心丹 C.血府逐瘀汤 D.人参养营汤 E.瓜蒌薤白半夏汤

32.患者胸闷痛气短,遇寒加重,心悸,汗出,腰酸,乏力,畏寒肢冷,唇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应选下列何方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逐瘀汤 C.冠心苏合丸 D参附汤 E.右归饮 二、名词解释 1.胸痹 2.真心痛 三、填空题

1.胸痹的病因有( )( )( )( )

2.胸痹的诱发因素多见于( )( )( )( )

3.胸痹的主要病机是( )辨证要点重在分清( )、辨( )、辨( ) 4.胸痹的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 )( )

5.胸闷心痛,多唾痰涎,苔腻脉滑,多因( )为患。

6.胸痹的治疗原则缓解期以( )为主,常以( )( )( )等为法。

7.心胸绞痛而见四厥冷,冷汗如油,脉细欲绝,为( )。

四、是非判断题

1.患者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宜选血府逐瘀汤 2.胸骨后或左胸发作性闷痛不适,甚至剧痛向左肩背沿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放射,伴有心慌,发生在饱餐之后。病属胸痹 3.患者,男性,69岁,左胸闷痛4年,近来伴气短喘促,咳嗽,痰多粘腻色白,苔白腻,脉滑。最佳治疗方剂是瓜蒌薤白半夏汤

4.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心悸,舌质暗红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证属心肾阳虚

5.胸痹发作期常以辛温通阳、活血化瘀为主。 五、简答题

1.胸痹与胃痛、胁痛如何鉴别诊断? 2.试述胸痹的诊断要点。

3.胸痹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怎样理解? 4.简述胸痹的病机转化。 病案分析题

1.患者钟某,男,65岁,既往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高血压病”病史。1997年12月28日早晨6时许突然自觉胃脘部胀闷不适,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家人予患者素服之胃药及心痛定l0mg口服;继后患著仍觉胃脘不适,胸闷如塞,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冷汗出,即到镇卫生院门诊就诊,接诊医生拟诊:胃脘痛。予雷尼替丁、普鲁本辛等西药及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至下午2时,患者心胸卒然大痛,胸闷气短,呕吐,大汗淋漓,四肢不温,唇甲青紫,家人再次急送卫生院。人院时除见上症外,尚见喘促不能平卧,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查:呼吸为34次/分,心率为72次/分,血压为90/ 60mmHg,即予积极抢救,但经30分钟救治后,患者症状恶化,终于下午2时35分抢救无效死亡。请回答;①门诊接诊医生对本证的诊断、处理是否正确?②请发表自己的诊疗意见。

2.李某,男,60岁,就诊时间:1999年3月12日。 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

病史,患者有冠心病史3年,每逢春季多发。近2天来,气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憋闷刺痛,放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2~3分钟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厚腻,脉滑。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要求:写出诊断(病名和证型)、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 2.B 3. A 4..E 5.D 6. D 7. A 8.C 9.D.10 D11 B 12.E 13. E 14.A 15.D 16 D 17.A 18.D 19. D 20. B 21.A 22 c.23.D 24.A 25.B 26. E 27. ABCE 28. ABCD 29. ABCD 30. ABCDE 31. AD 32..DE 名词解释

1.胸痹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2.真心痛是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三填空题 1.年老体虚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寒邪内侵

14

2.情志波动 多饮暴食 气候变化 劳累过度 3.心脉痹阻 本虚标实 疼痛性质 病势轻重 4.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5.痰浊闭阻

6.扶正固本 益气养阴 温阳补气 滋阴益肾 7.真心痛

四、是非判断题

1.×2.√3√4. ×5.√ 五、简答题

1.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与胃痛混淆,但胃痛多伴有暖气、呃逆、泛吐酸水或清涎等脾胃证候。胁痛部位以胁肋部为主,或肋缘下有压痛点,可合并有善太息、厌油、黄疽等症;而胸痹疼痛部位多于左胸部,常伴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冷汗出等症。另外,尚可配合现代检查手段予以鉴别。

2. (1)临床特征:左侧胸膺或擅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可窜及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至喘息不得卧。一般持续时间短暂,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可发生心脱、心衰、猝死等危候。

(2)病史: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感受寒冷,暴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3)辅助检查: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测定、运动试验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3.胸痹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发作期治疗以治标祛邪为主,常以辛温通阳、活血化瘀为法;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常以益气养阴、温阳补气、滋阴益肾等为法。若虚实夹杂者,可分清主次,适当兼顾。由于本病多为虚实夹杂,在发作期虽以标实为主,但常兼本虚;在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亦可见邪实,故治疗上应补中寓通,通中离补,通补兼施,当以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不可滥补、猛攻。

4.胸痹的病机转化可因实致虚,如痰踞心胸,病延日久,耗气伤阳,可导致心气不足或阴阳并损;或阴寒凝结,寒邪伤人阳气,可致心阳虚衰;或瘀阻脉络,瘀血不祛,新血不生,日久可导致心气心血不足。亦可因虚致实,如心气不足,鼓动不力,易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或心肾阴虚,水亏火炎,炼液为痰,痰浊阻于心脉;或心阳虚衰,阳虚生寒,寒痰凝络。 六、病案分析题

1.①门诊接诊医生对本证的诊疗不正确,其只重视患者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史,忽略了本病与胸痹心痛的鉴别诊断,尤其是临床不典型之胸痹,亦忽略了临床体征及有关的检查,故造成误诊、误治。②患者虽有胃脘不适、呕吐及胃病病史,但主症尚见胸闷如塞,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冷汗出等症,既往亦有“高血压病”病史,应高度重视胸痹心痛的可能性,

尤其是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的不典型之胸痹心痛,应进行生命体征及有关的临床检查,如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等。根据患者的发病季节、服药而病不缓解及继后的临床表现等方面,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胸痹”。寒邪内侵,胸阳失展,气滞寒凝,血运不畅,瘀血易成,痹阻心脉而见胸闷如塞,气短心悸;阳气不足则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冷汗出,故应辨证为寒凝心脉。治疗宜祛寒活血,宣痹通阳,方宜当归四逆汤加减(或栝蒌薤白白酒汤),制附子l0g(先煎),桂枝15g,干姜9g,细辛9g,当归15g,芍药20g,通草15g,丹参15g,檀香9g,益母草15g,栝蒌皮12g,甘草6g煎服法及其他治疗:加水至250m1煎至约150m1,分服;且含服苏合香丸;可配合西医的常规治疗。若医疗设备及药物缺乏;可立即送上一级医院诊疗。

2.(1)诊断:胸痹(痰瘀闭阻心脉)。

(2)辨证分析:患者平素喜吃肥甘厚味,以致痰湿内生,痰浊闭阻心脉,故见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阴雨天而发作;痰浊困脾,脾失健运,故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痰阻气机,故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左胸刺痛、舌黯为瘀血阻滞之象;形体肥胖、舌淡、苔白厚腻、脉滑为痰浊内阻之征。 (3)治法:豁痰开结,理气活血。

(4)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瓜蒌15g薤白12g半夏l0g丹参20g降香12g郁金12g枳壳12g砂仁6g(后下)葛根30g毛冬青30g获苓15g细辛6g。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三节 眩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 A.《素问》 B.《灵枢》 C.《金匾要略》 D.《医学正传》 E.《景岳全书》

2.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有 A.风痰 B.风火痰 C.气火痰 D.风火痰气 E.风火痰瘀

3.眩晕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A.心肝脾 B.肺脾肾 C.心肝肾 D.肝脾肾 E.心脾肾

4一眩晕的特点是 A.坐立不安 B.头重如蒙 C.头痛头胀 D.头晕眼花 E.恶心呕吐

5.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的主方应选 A.二陈汤_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