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研究意义重大-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研究意义重大

2016年12月27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划2012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在北京举行成果公开报告会。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部委员张晓山主持,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任顾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刘天金常务副校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城乡社会教育处调研员刘杰、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俞启定教授等为课题组主要成员。通过4年努力,课题研究成果显著,明确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素质要求,提出了教育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近日,本刊记者对课题组成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城乡社会教育处调研员刘杰进行了专访。

《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现代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是基于什么背景呢? 刘杰: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是弱项。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村庄形态等方面,也

对农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农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方式以及农村社会结构正面临着深刻变革。随着大量劳动力转移出传统农业,一方面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空间,另一方面,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农业后继者匮乏等现象,“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同时,一大批坚守农业的中年农民具有扩大生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一大批年富力强的返乡创业青壮年愿意从事现代农业,希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基于这个背景,课题组最终确定了这一选题。 《职业技术教育》:课题在研究中,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刘杰:课题于2012年底立项之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开题阶段。立项之后,课题组讨论确定了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充实研究人员队伍并进行了任务分工,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开题会议,对课题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进行深入讨论,并对课题研究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进行部署。同时,动员11个省的相关人员参与研究,并提供了专门的研究模板。

二是全面研究阶段。2014年课题进入全面研究阶段,各子课题根据方案推进各项研究工作。2014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期检查会议。会议交流了各子课题研究进展和计划,讨论了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各子课题之间的衔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等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研究部署和推进措施。2014年8月,

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进一步细化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在两次会议基础上,形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和进展报告,分别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和教育部。2014年9月,课题组先后赴黑龙江、安徽、广东等省开展涉农职成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调研,深入到农业院校、基层农广校、职教中心、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单位,了解掌握当地农村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配合课题研究,在山东、安徽、福建等11个省,专门组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4000余份。通过问卷调查,基本摸清了务农农民的一些基本情况,为各项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是结题阶段。2014年12月召开课题研究报告研讨会,总结各子课题近年来研究成果,听取河北、安徽等有关省研究进展汇报,布置结题准备相关工作。2015年4月召开课题结题预备会,邀请课题组成员一起讨论修改各子课题报告内容,研究确定课题总报告提纲和任务分工,安排布置课题结题相关事宜。2015年8月形成课题总报告,子课题报告也完成修改工作。2016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农业职业教育最新文件精神,对课题总报告和子课题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职业技术教育》: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样本选择包括哪些? 刘杰:本研究以典型调查为主。首先,以普通农民为对照,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对象,对其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