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相关习题 下载本文

模拟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5分,共10分) 1、样本: 2、显著水平: 3、处理: 4. 试验误差: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有 和 两类。

2、常见的度量数量性状变异程度的变异数有 、 、 和 。

3、科学的田间试验设计是以 、 、 为基本原则的。 4、在大豆品种的比较试验中,若得某品种的10个小区产量分别为16.0、21.2、24.3、15.6、21.2、18.2、20.0、19.0、21.2、21.5则其中位数为 、众数是 ,极差为 。

5、正态分布曲线是以 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分布,曲线最高点在 处, 决定其在横轴上的位置,而 决定它的形状。 6、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一小麦株高影响的试验中,重复3 次,试验指标 是 ,试验因素是 ,该因素有 个水平。

7、如果从容量为4的有限总体进行复置抽样,若每次抽取容量为2的样本,共可以得到 个样本。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次数分布图一般采用( )

A、方柱形图和条形图 B、多边形图和饼图

C、 方柱形图和多边形图 D、条形图和饼图

2.在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 μ±1σ对应的面积或概率是( ): A、0.6827 B、 0.9545 C、0.9973 D、0.9900

3.从一个N( 4,16)的总体中连续多次抽出样本容量为4的样本,该抽样分布的平均数为 ( ):

A、1 B、16 C、4 D、2

31

4. 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则F2代按3:1比例分离,黄色子叶的概率为3/4,绿色子叶的概率为1/4。若从F2代总体中随机抽取5粒,其中2粒是黄色子叶的概率是( ):

A、45/512 B、135/512 C、15/512 D、27/512

5、一般来讲,可以将样本容量大于( )的样本称为大样本

A、20 B、30 C、50 D、100

6.设有A、B两个试验因素,分别具有3个和4个水平,作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则该试验的误差自由度和A×B互作自由度为分别( ):

A、24和12 B、22和12 C、24和6 D、22和6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8分)

1.田间试验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途径

五、设计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有一玉米品比试验,参试品种6个(编号为1~6),以一个常规品种为对照(编号为7)。已知试验地土壤肥力呈南北分布,重复3次,请选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安排田间试验并绘制小区分布图。

32

处理 小区平均产量(kg/6.5m2)

5%显著水

平 a a ab abc bcd cd

1 2 3 4 5 6

30.44 28.78 27.72 26.02 23.44 23.04

六、综合题(所有题目必须列出运算步骤和计算结果) (6+6+8+8+12,共40分)

附: u0.05=1.96 u0.01=2.58 t0.05,8=2.306 t0.05,7=2.365 ?20.05,1=3.847

F0.05,2,6=5.14 F0.05,3,6=4.76

1.某春小麦良种的千粒重?0 = 34g ,现自外地引入一高产品种,在8个小区种植,得其千粒重为35.2g,标准差为1.64g,问新引入品种的千粒重与当地良种是否有显著差异? (6分)

2.下是一个用字母标记法表示的多重比较结果,请指出哪些处理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哪些处理之间的差异是不显著的。(6分)

3.在某一水稻品种的播期试验中,设两个播期,第一播期5个小区的亩产量(kg)分别为400、420、435、460、425,第二播期5个小区的亩产量 (kg) 分别为450、440、445、445、420,试测验两播期间亩产量的差异显著性。(8分)

4.有一水稻遗传试验,以稃尖有色非糯品种与稃尖无色糯性品种杂交,其F2代分离结果如下表。试检查实际结果是否符合9:3:3:1的理论比率。(x0.05,3=7.915)(8分)

F2代表型的观察次数

表现型 稃尖有色非糯 稃尖有色糯性 稃尖无色非糯 稃尖无色糯性 观察次数 491 76 90 86

5、测得广东阳江≤25℃的始日(x)与粘虫幼虫暴食高峰期(y)的关系如下表(x与y皆以8月31日为0)。(12分)

年份 54 55 56 57 58 59 60 x 13 25 27 23 26 1 15 y 50 55 50 47 51 29 48

已知两个变量的6个一级数据和5个二级数据的结果如下:

n=7 SSx=539.7143 ∑x=130 SSy=422.8571

33

∑x2=2954 SP=402.4286 ∑y=330 x =18.5714 ∑y2=15980 y =47.1429

∑xy=6531

试计算其直线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