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
人的认知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5.晕轮效应:即人际关系中的光环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以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五、简答题:
1.人际关系的特征:人际关系的情感互动性;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状态,而这种心理距离状态是由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精神及物质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往双方的反映。
2.人际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觉察阶段;表面接触阶段;亲密互惠阶段。亲密互惠关系分为三个水平,合作水平;亲密水平;知交水平。
3.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及适用范围:主动-被动型,适用于昏迷、休克、全麻、有严重创伤及精神病的病人;指导-合作型,适于急性病病人;共同参与型,适于慢性病病人。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①创造良好护患关系的气氛及环境;②与病人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③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④为病人树立角色榜样;⑤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 A 4.D 5. A 6.B 7.D 8.D 9.A 10.D 11.C 二、多项选择题: 1. ADE 2.BD 3.ADE 三、填空题:
1.本我 自我 超我
2.感觉运动期 前运思期 具体运思期 形式运思期 四、名词解释:
1.本我: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早的及最原始的部分,由思维、感觉、欲念构成,是生物性冲动及欲望的储存库,具有强大的非理性能量,处于潜意识的深层。
2.成长:是由于细胞的增殖及改变而产生的生理上的改变,使人体形体的增长及量的增加或改变。
3.发展:是人的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以预测的功能及技巧的演变过程,包括心智、
- 6 -
《护理学导论》
情绪、感情、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发展是学习的结果及成熟的标志,主要是人质方面的改变,一般不容易用量化的方法测量。
4.关键期:指个体成长中的某一阶段,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失去此成长或发展的关键机会,以后则不容易发展此种行为,甚至永远无法弥补。 五、简答题: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口欲期(0~1岁) 此时的性本能主要集中于口腔,儿童通过吸吮、吞咽、咀嚼等经口的活动来获得快乐与安全感。
肛欲期(1~3岁) 性本能主要集中于直肠与肛门。儿童的愉快感主要来自于排泄所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性蕾期(3~6岁) 此时的儿童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为快感的主要来源,并会察觉到性别差异。
潜伏期(7~12岁) 此期性本能处于潜伏状态,主要集中于智力及身体的活动上。 生殖期(12岁以后) 此期性本能又回到生殖器。
2.皮亚杰智力发展学说中人的智力发展阶段:感觉运动期 前运思期 具体运思期 形式运思期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过程:
前习俗道德期,又称为道德他律期,为4~9岁的发展阶段,此阶段的儿童认为道德规则是绝对不变的真理,为避免处罚或得到奖励而遵守制度。可分为(1)处罚顺从期,一般4~6岁的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一般为6~9岁的阶段。
习俗道德期,有称道德循规期,一般为9~12岁的发展阶段,此其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开始形成,在面对道德两难境地时,一般以社会习俗或规范为准则,行为动机主要为符合父母、家庭及社会的需要,能遵守社会道德及法规。可分为(1)人际协调阶段,一般为9~10岁的阶段。(2)遵从法规阶段,为10~12岁的阶段。
后习俗道德期,又称为道德自律期,一般为12岁以上的儿童,此期一个人已经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理想及良心感,能全面地进行自我约束,由个人需要、团体利益的道德观念及原则。可分为(1)法制观念阶段,为12岁以上的发展阶段。(2)普遍道德原则阶段,为12岁以上的法制阶段。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时期及特点:
- 7 -
《护理学导论》
婴儿期 一般为0~18个月,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信任对不信任 幼儿期 指1~3岁的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自主对羞愧及怀疑 学龄前期 指3~6岁的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主动对内疚 学龄期 指6~12岁的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 指12~18岁的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自我统一对角色混乱 青年期 指18~35岁的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自我统一对角色混乱 中年期 指35~65岁的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 老年期 指18~35岁的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3.皮亚杰智力发展学说中人的智力发展阶段:
感觉运动期(0~2岁)儿童由感觉及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此阶段可分为,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3~18月),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
前运思期(2~7岁)此阶段的儿童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思维的象征性、表象性,二是思维的直觉性。此阶段可分为概念形成前期(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具体运思期(7~11岁)儿童开始获取逻辑思维的能力,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及逻辑性,思考方式有一定的组织性及稳定性。
形式运思期(10~12岁)此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开始接近成人的水平,从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A 3.B 4.D 5.B 6.C 7. B 8. A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ABCE 3.DE 4.ABCDE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危机:以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即人体的平衡状态突然遭到破坏后的反应。
- 8 -
《护理学导论》
2.压力源 :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3.工作疲惫感:一种强烈的而持久的工作压力所造成的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 4.压力 :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及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5.升华作用:将被压抑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四、简答题:
1.心理防卫机转的特点及意义:①心理防卫机转可见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②从主观上修正个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③个人以自己的人格特点常应用几种固定的心理防卫机转;④心理防卫机转的应用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及共同作用性;⑤心理防卫随情景而定。 2.当人类面对压力源时的主要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敌意、自怜。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心理防卫机转的类型有否认、文饰作用、转移、外射、仿同、退化、幻想、反向行为、潜抑作用、补偿作用、升华作用、幽默、选择性忽视。
心理防卫机转的意义:心理防卫机转可见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从主观上修正个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个人以自己的人格特点常应用几种固定的心理防卫机转;心理防卫机转的应用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及共同作用性;心理防卫随情景而定。 2.帮助病人预防及应对压力的策略
1)帮助病人预防压力:为病人创造轻松的恢复环境;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加强病人的意志训练。
2)帮助病人应对压力:心理疏导及自我心理保健训练;调动病人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 3)放松训练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 C 4. D 5. A 6. C 7. C 8. C 9. C 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E 2.ABC 3.ABD 4.BDE 三、填空题:
- 9 -
《护理学导论》
1.有效反应 无效反应
2.内在的 人际关系间 及社会性的 四、名词解释:
1.护理理论: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
2.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其他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五、简答题:
1.奥瑞姆护理系统可分为:全补偿系统 部分补偿系统 辅助教育系统
2.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中机体防御功能包含基本结构、抵抗线、正常防御线、应变防御线。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包含3个主要的部分,压力源、机体防御及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压力源分为内在的、人际关系间的及社会性的。机体防御功能包含基本结构、抵抗线、正常防御线和应变防御线。预防性护理活动由三级预防保健护理完成。
2.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由3个学说组成。自理学说:说明什么是自理,每个人都有自理的需要,而自理的需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及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而不同。自理缺陷学说:当自理体的自理能力小于自理需要时,就会出现自理缺陷,自理缺陷的自理体是护理的重点对象。护理系统学说:护理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满足自理体的自理需要或调整自理体的自理能力。分为3类。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D 3.B 4.D 5.D 6.B 7.B 8.B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E 2. BE 3. AE 4. ACDE 5. A B C 6. ADE 三、填空题:
1.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2.名称 定义 诊断依据 相关因素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