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如何组织、引导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这应成为老师在备课时着重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分析学情并制定教学策略的问题。
备课时,老师与学生对话,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以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语用技能为基础,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表现。我们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因材施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对我们选定教学策略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备课时与学生的对话,目的就在于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策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这篇文本对于学生来说解读会存在哪些困难,他目前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所获得的语用技能处于何种状态,他目前的非智力因素对他学习本文有多大影响,他的家庭状况、社区环境、校风班风对其影响有多大,他需要什么支持和帮助,他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本文,他有多少发展、创造的机会,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他应该有哪些收获等等。
(5)与自已对话:
与自己对话要求教师在选择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时,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实践,必须结合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学校教学条件等),
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教师要不断通过与自己的对话,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寻求自己教学上的突破。
三、教材解读的策略
1、让复杂的简单起来:对于较难理解的课文,对于较长篇幅的课文,教师要善于通过概括、综合、提炼、筛选等手段来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如抓住标题、抓住背景材料,拟小标题、抓中心句,概括文章中心、段意等。
2、让简单的丰富起来:这个主要针对古诗词教学和对一些含义深刻句段的理解。常用的方法有赏析、扩写、续写、想想添加细节等。
3、在无疑处设疑: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懂。这些地方貌似无疑,却蕴含着智慧、哲理。教师要从中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其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平静的思维海洋里激起层层涟漪。如王崧舟在《一夜的工作》教学时在“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处设疑,引导学生认识周总理的伟大。
4、在有疑处生成智慧:“学贵有思,教贵有疑”。教学中的疑点,尤其是。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产生的疑点,往往能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因此教师在教材解读时一定要重视利用好教学中疑点。
四、教材解读要求教师要有规划学科教学的能力
好的教师善于规划。一学期、一学年,小学六年,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的语文教学都要做整体规划。语文课上干什么,课外干什么,校内干什么,校外干什么,寒暑假干什么都要做整体考虑。如有的教师把古诗文诵读、课外名著阅读作为假期主要语文作业,开学第一周以考试、读书报告会等形式检查交流假期学习成果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做好教材解读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