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团队工作保障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 下载本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团队工作保障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宝安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宝安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围绕育人目标,创新学校德育团队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团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宝安教育实现“均衡、优质、高效”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区学校德育团队工作实际,现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区学校德育团队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德育工作

(一)明确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创新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新时期社会主义育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服务观。在新形势下,重新思考和挖掘学校德育有效新途径,积极倡导现代德育理念,大力推进德育改革和创新,不断夯实德育基础,创新德育模式,盘活社会、家庭德育资源,构建新型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学校大德育观体系。

.创新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实现德育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和德育模式得到有效转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校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学生具备适应新时期国际社会发展的良好道德素养、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以上的学校德育特色明显,全区学校德育创新工作呈现出“百家争鸣铸特色,百花齐放求实效”的局面。 (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创新德育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德育创新的前提是德育观念的更新。创新德育观念首先要彻底破除“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要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树立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的观念,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破除学校固步自封、封闭施教的观念,打破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孤军奋战的局面,大力争取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良性互动的育人机制。其三要破除学校被动施教的观念,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主动施教的观念,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四要革除“标新立异”的德育模式,要把握正确的学校的德育目标,针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遵循德育内在规律,突出重点,带动全面,使德育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内容就是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有机结合的德育。首先要坚持继承和发扬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的德育传统。一是要狠抓养成教育,树人之要,德育为先,德育之要,养成为重。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最佳切入点,良好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受益终生。要通过规范、严格的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内化为品质,品质内化为信念,从而实现德育的高层次目标。二是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要善于抓好爱国主义这一龙头,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热爱集体和关爱他人的观念。其次,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服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新时代的德育要求。一是要进行竞争观念和诚信观念的教育。树立学生有商品就有竞争的意识,提倡敢于竞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反对以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二是进行利益观念教育。教育学生关心我国的经济建设,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科学理财观念,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廉洁教育,丰富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内涵。三是进行民主、平等、互助观念的教育。教育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四要进行良好个性形成的教育。教育学生彼此尊重,互相关心,共同合作,共同提高。五要进行法制启蒙教育。让学生受到规范的法治教育,树立现代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六要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七要进行安全和生存教育。要完善学校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健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师生和学校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生存能力。

.创新德育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德育方式方法,以“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式,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方法,克服“空”的说教式教育,增强针对性;克服“大”的教条式教育,增强实效性;克服“老”的陈旧式教育,增强创新性;克服“软”的主题模糊式教育,增强坚定性,克服“窄”的一刀切式教育,增强广泛性,以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创新的良性效应。

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各科任课教师要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的德育新元素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切实履行新时期“教书育人”的岗位责任。

二要创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传递信息、娱乐和育人的功能,其最为重要的作用是育人功能。要利用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性、暗示性和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用对受教育者渗透的形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不断挖掘校园德育隐形资源,不断创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校园文化内涵,把校园文化变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井然有序的潜在文化课程。

三要创新家庭教育模式。首先要继续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广泛建立家长学校,进一步完善区家长学校总校、街道家长学校管委会、中小幼家长学校分校的家庭教育管理网络和指导体系。其次要加强家庭教育课题研究,促进家庭教育内涵发展。第三是不断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家庭教育新模式,创建一批家长教育示范学校。

四要创新道德实践活动。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德育方法,切实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实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要创新道德实践活动,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校内外各种课外活动团体和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长才干。要把道德实践活动和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教管并举,常抓不懈,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的力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要创新德育管理和队伍建设。要树立“大德育观”,建立校长负责制和全体教师参与的德育管理机制。坚持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为主渠道的德育渗透,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德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褒扬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找出“闪光点”,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所有学生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达到“教”与“学”互长的目的。

六要盘活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等形式进行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验。进一步优化大德育环境,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平安、和谐、无缝链接的大德育氛围。 (三)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处理好德育创新与夯实基础的关系。德育创新的前提必须围绕新时期社会主义育人目标,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即求变求新,就象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各街道、各学校要大兴德育调研之风,把准时代脉搏,科研引路,充分认清自身德育工作状况,找出规律,理清思路,做到夯实德育基础在先,创新工作在后,科学决策,建章立制,狠抓德育常规管理,不断夯实德育基础。要坚持寓教于乐、回归生活,突出德育工作“近、小、实、亲”的特色,防止“高、大、空、远”的泛泛说教,力求取得更大德育实效。

.处理好德育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在德育教育中必须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做到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首先,德育的原则宗旨和党对德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并没有改变,对成效不大的德育模式要大胆摒弃,勇于探索,破旧立新。但对那些长期积累下来的、实践证明仍然有益的德育经验必须坚持继承,并使之融汇到新的实践中发扬光大。因此要更新封闭式的德育观,坚持开放式的德育观。其次要变被动式为参与式的德育模式。其三是要在德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坚持在继承中创新。

.处理好德育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德育创新要鼓励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但是,由于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状况不一样,各学校学生思想情况不尽相同,吸收、借鉴不能照搬照抄,全盘移植,更不能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要把先进经验和自身实际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