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试卷及答案3套 下载本文

第 37 页 共 40 页

44、有黄疸伴大便潜血阳性的是:

45-46题:

关于骨肿瘤的诊断: A. 成骨肉瘤 B. 骨巨细胞瘤 C. 软骨肉瘤 D. Ewings瘤 E. 骨软骨瘤

45、女性, 28岁, 右膝隐痛半年, 最近发现右膝稍肿。查体:右股骨外髁肿大,压之有 乒乓球感。X线片显示右股骨外髁膨胀,骨密质破坏, 无骨膜反应

46、14岁女孩, 右上臂痛3月余, 伴发烧, X线片显示: 右肱骨中上段有点状溶骨破坏,骨膜反应呈葱皮样

47-48题:

A.立即封盖伤口,包扎固定 B.清创缝合伤口,并作闭式引流 C.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 D.气管切开,充分供氧 E.加压供氧,输血输液

47、20岁男性工人,左胸刺伤后,呼吸困难,脉搏120次/分,可听到气体进出胸膜腔的响声,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38 页 共 40 页

48、左胸被刺伤,随呼吸运动伤口处有气体进出胸膜腔,入院后正规处理的最佳选择是

49-50题: A.理疗

B.氢化泼尼松局部封闭 C.治疗 D.局部固定 E.针灸

49、患者,女性,45岁,左食指疼痛二个月,活动不便,晨间为甚,有时活动时有弹响,首选治疗

50、患者,男性55岁,重体力劳动者,无诱因右肩疼痛,活动不便二月余,体检:右肩三角肌轻度萎缩,肩外展,外旋受限,喙突处痛明显,X线平片仅见骨质轻度疏松,本例病例最不适治疗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Describe the operation indication of massive peptic ulcer hemorrhage. 2、简述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的四个交通支 3、简述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类

4、简述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适应症和穿刺部位的选择。 5、肾结石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哪些?

五、病历分析(共20分)

1、病历1:共6分 患者赵某,女性,43岁,农民,内蒙宁城人。近半年来经常出现右下腹隐痛,伴食欲欠佳,乏力,易出汗。大便变稀、无脓血,每日1-2次,排便后,腹痛似稍微缓解,不发烧,无恶心、呕吐。近3个月来频频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绞痛,腹痛时右下腹有包块隆起,曾在当地医院检查,B超提示:回盲部5×6cm2肿物,被诊为“阑尾脓肿”。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半个月,效果不显著,故来我院检查治疗。既往:体弱,二十年前曾患肺结核。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39 页 共 40 页

查体:发育正常,体弱,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右下腹可及5×5cm2肿块,质硬,可活动,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腹部听诊:肠鸣音活跃,未闻气过水音。 请说出: 1. 诊断: 2. 诊断依据:

3. 鉴别诊断(至少两个),并简述鉴别要点: 4. 还需辅助检查项目: 5. 治疗计划:

病历2:(共6分) 患者高某,女性,55岁,突发上腹部剑突下疼痛8小时,伴寒战高热,体温39.2℃。既往:胆囊结石病史2年。

查体:一般情况差,T:39.4℃,BP:10.7/5.4 kPa(60/40mmHg),脉弱,心率:124次/分钟,巩膜黄染,四肢湿冷,皮肤发花,心肺(-),腹软,右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Murphy(-),腹部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弱。

肝功能检查: ALT:145IU/L, TBIL:88.9μmol/L, DBIL:65.0μmol/L, AST:260IU/L ,AKP:650IU/L 血常规:WBC: 28×109/L (28000/mm3),中性85%,明显核左移,并可见中毒性颗粒。 请说出: 1、诊断: 2、诊断依据:

3、鉴别诊断(至少2个),并简述鉴别要点: 4、还需辅助检查项目: 5、治疗计划:

病历3:(共8分)

某女,30岁。半年前弯腰提旅行箱时突然腰疼,并向左侧臀部扩散。当时检查腰椎凸向右侧,腰椎向左侧活动困难,左侧腰骶部压疼,直腿抬高30度(+),X光片见腰椎向左侧弯曲。近半个月来,右侧腰腿疼加重,经按摩后,左下肢也出现疼痛,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左拇趾背伸无力,小便困难。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第 40 页 共 40 页

请问:

1.此时最简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是什么? 2.根据现有病史,你的诊断是什么? 3.诊断依据是什么?

4.鉴别诊断(至少2项),并简述鉴别要点: 5.治疗计划: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