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委员手册 下载本文

玉田一中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2017-2018学年度 )

班 级: 姓 名: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编印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意义

首先,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

生也更愿意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如果能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其次,助人和自助是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的,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助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因此,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互助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第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正是当代中小学生应当培养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将会在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心理委员的配备和选拔标准

1、每班配备心理委员男、女各1名。

2、选拔标准:

(1)品学兼优,遵守学校纪律,无重大违纪行为。 (2)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4)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奉献意识。 (5)原则上不可由班长兼任。 三、心理委员的职责与任务

心理委员是老师的贴心助手和全班同学心理上的知心大哥(姐),是班级同学心理问题的重要疏导者,同学间的主要沟通者和矛盾的有效化解者。心理委员的职责与任务如下:

1、首先学会爱自己,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特殊情况除外)。

3、协助班主任、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与其他班干部共同维护班级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健康的人际环境。

4、定期报告。每周定期填写、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及时向班主任、心理教师反馈同学中出现的心理危机,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5、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同学调节情绪,化解心理困惑,必要时建议同学接受心理咨询。

四、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 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

7、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

8、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

9、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10、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五、科学认识心理危机

当人们面临某些超过了他们应对能力和承受限度的困难情境时,内心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情绪高度紧张或极度抑郁,难以自我控制,精神处于崩溃边缘。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两面性,努力避免其有害面,积极把握机会面,这是我们对待心理危机所必须有的科学态度。

1、心理危机之“危害”

(1)造成伤害。处于心理危机的当事人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自伤、自杀,或者对引起其挫折的对象实施攻击(如伤人、杀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