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册答案 下载本文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3.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4.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5.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6.民族( 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7.民族( 消亡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8.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9.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政治性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

3.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经济发展 ).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 ).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

6. 民族(D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7.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自然 )同化.

8.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性质)决定的.

9.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和谐 ). 10.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

1.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 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2.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 3.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4.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5.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五、论述题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 的特征, 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

二、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其往往是由民族迁 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三、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

四、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 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 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五、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 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 第二次作业 一、填充题

1.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居民 )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 )方面.

6.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压迫 ),反对民族( 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地位)和( 权利 ).

7.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8.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9.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的权利.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氏族 D.民族与部落联盟

3.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 12000 C. 3 000 D 1000

4.(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A.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6.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7.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 ).A. 基本出发点 B. 前提 C. 根本原则 D. 总政策

8.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

A. 1/2 B. 1/3 C. 2/3 D. 2/5

9.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 A.28 B.35 C.44 D.55 10.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三、多项选择题

1.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 地域 B. 民族 C. 体质 D. 经济 E. 文化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A.《阿诗玛》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E.《嘎达梅林》

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BC)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

残余

4.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ABDE ) . A. 和睦B. 友好 C. 融合 D. 联合 E. 协调

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辨析题

1.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 2.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

3.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 4.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 五、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2)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3)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它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建设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4)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明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第三次作业 一填充题

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各民族干部的努力,才能同各民族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 ).

4.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

5.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 开发式 )式扶贫

6.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 集约型 )的、( 素质和效益较高 )的经济增长方式.

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 民族教育专门法 )和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 办学形式 )、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 物力 )、( 财力 )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 文学 )、科学、( 艺术 )、哲学、( 宗教 )、风俗、节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