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最新精编) 下载本文

2. 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他们还需别人的引领,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趣味。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资料链接:

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 》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 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自主学习

衰微( )

赫然( )迭起( ) 卓越( )

锲而不舍( )小楷( )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 望闻问切: 兀兀穷年: 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6

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4.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原文答) 5.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 “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 语句赏析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体验反思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3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重点)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重点)

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重点) 导语设计

设计1:(激发兴趣)

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7

教师总结: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 设计2:(文学角度)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学生自由说。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

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 :速读课文,概括内容 1.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幽默风趣的智者。 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学生思考、讨论并概括。教师提供参考: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目标导学二:分析形象,把握性格 1.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 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 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鲁迅对来客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吝啬”; 【教学提示】 读完全文,学生是留下一个初步的生概括性地进行表达 【学法指导】 如何确立小标题:小标题的基本要求:贴切、简练。即列出的小标题必须是一段文章主要意思的概括,同时它只能用一组,甚至一个词来表达。其次,要反复、细致地熟读、朗读、读懂文章,正确划分好段落,这是列好小标题的基础。另外,要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可以对鲁迅先生2.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印象的。要引导学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首先,要明白编列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 个短句或一个词 8

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踢鬼、谈鬼(详写):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 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 明朝会(详写):突出“明朝会”,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病好起来了(详写):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 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此处可在后面让学生讨论); 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2.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 (学情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本文不是一般的记叙文,各个部分的叙写是以作者不可遏止的情绪来串联的,所以学生可能无法把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进行归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供参考: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 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目标导学三:抓住细节,品味效果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掌握给文章列小标题的方法。列小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2、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概括小标题;3、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4、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教学提示】 在速读课文的基采用摘读法,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特性。 【学法指导】 散文线索的作用:1.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境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2.可分为以下几类: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情为线索 ;以物品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感情为线索 。 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标题一般可以从“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 础上,老师让学生 9

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①鲁迅的笑声。 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学法指导】 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描写。它对塑造人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物形象、推进情节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 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②鲁迅的坚毅。 注意两个细节。一是“明朝会”中,应答海婴,之后就不停的咳嗽。一是在病中,却还同“我”开玩笑,而且“笑声是朗朗的”。 ③鲁迅的幽默。 鲁迅的幽默是饱含智慧和哲理的。例如在“说鬼”中,“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④鲁迅的慈爱。 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⑤鲁迅的严谨。 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谨。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目标导学四:把握写法,感悟妙处 (一)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学法指导】 以小见大的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教学提示】 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入本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对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一些,但因为有第一个问题的铺垫和比较,这个问题也可以比较顺利的解决。 侧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描写,是指从侧面烘托任务对“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学法指导】 “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象,常常能起到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