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比较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 徐豪壮

[摘 要]综合比较《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思想品德标准》,从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逐一比较,尤其是内容标准部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旨在以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课程标准,不断探求课程实施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依标施教”。但前提必须是实现“依标施考”。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比较研究

课程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结构框架都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笔者就《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以下简称社会课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思品课标)作一综合比较,旨在理解、改进或完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不断探求课程实施策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依标施教”。

一、前言部分

前言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各学科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两课程标准都分序(前面文字、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一)序比较——出发点一致,侧重点不同

两课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致,都着眼于社会个体的发展。如社会课标“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思品课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1

但各有侧重。社会课标侧重于课程性质,提出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促进课程的综合化进程,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思想品德侧重于课程理念,帮助和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将思想品德教育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指出了课程标准的依据。

(二)课程性质比较——皆突出综合性、人文性 两课程都是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突出综合性、人文性。

不同点:(1)综合性和人文性的内涵不同。社会课标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的整合,人文性较模糊,作为培养目标提出来的,如“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思品课标注重内容整合,明确了课程编写主线,人文性较具体,从途径、内容、目标方面去落实,如“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2)课程性质的内容。社会课标提到了“开放性”,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给师生更大的空间,突出内容的生活化,评价的过程性和多样化,教学环境的社会化;思品课标提到了“思想性”,并被思品课标放在首位,因为思想性是思品的根本性质,课程的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最突出的表现,作为培养目标提出,初中阶段“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思品还提到了实践性,只是作为一种方式或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程基本理念比较——皆是对课程宗旨的诠释

两课标都在诠释课程宗旨,为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

但各有侧重。社会课标有四点,前两点侧重于课程功能的实现,如“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第3点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要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第4点强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品课标则明确课程建构的基础、追求、原则,基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追求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四)设计思路比较——共同交代了课程结构框架

两课标都交代了课程结构框架,社会课标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 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个主题,按“社会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办”顺序排列(见右图),呈“工”字型; 课程结构示意图 思品课标围绕成长中的我,按“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关系”三个主题排列,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学习领域(见表1)。

表1 思想品德基本逻辑表 学习领域 主题 我与自己的关系 我与他人的关系 我与社会的关系 自知之明 交往的心态 适应社会变化 自尊自强 交往的品德 承担社会责任 自律自护 交往的规则 遵守社会秩序 国家保护 交往的传统习俗 奉献社会、祖国 心理健康 道德 法律 国情 但所指对象不同,社会课标明确的是课程设计思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思品课标明确的是课程标准设计的依据和要求。

二、课程目标部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