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押题冲刺】2019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历史 ( 二 ) 考试版 下载本文

绝密 ★ 启用前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历 史(二)

注意事项:

号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位 封座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密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号第Ⅰ卷(选择题)

不场考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订24.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 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装 号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 证C考.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 准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

只 25.宋初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复制起早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 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延大府寺或户部也有权监督。这说明宋初( ) A.官员的地位日渐提高 卷 B .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名C.中枢机构形成了制衡 姓D.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 26.在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私人 的费助;公民大会专门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这些现象( ) A.表明雅典的文化高度繁荣 级班B.重在提高戏剧的教化功能 C.体现了执政者的民本理念 D.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27.当今世界有两大法系:一支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另一支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的英

美法系。罗马法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公元1—3世纪;英美法系则形成于18世纪。关于这两大法系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法律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伴随着领土扩张和军事征服 B.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严格的成文法和先进的理念 D.系统的法律体系和深邃的思想

28.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29.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 )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 C.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 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

30.1875年,工科给事中陈彝在一道奏折中认定,“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藉使中国之

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上乎?”奏折内容未反映的是( ) A.电话建设遭强烈抵制 B.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 C.宗法理念的根深蒂固 D.封建官员的守旧迷信

31.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新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经济 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32.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 ) 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 B.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 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33.“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淀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C.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34.宋代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建筑上追求砖木本色,诗文崇尚朴质平流,绘画以水墨山水为最高意境,瓷器造型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装饰。宋代艺术风格折射出( ) A.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民众审美倾向 B.理学思想已渗透到世俗生活领域 C.商品经济发展提高大众生活水平 D.经世致用观含引导社会消费需求

35.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说明( ) A.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兴盛 B.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 C.“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 D.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 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

——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

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某一角度说,历史就是从有趣的故事中悟出生活的智慧。

典故名称 故事内容 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 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 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半费之讼 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李约瑟难题 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据百度百科等

任选一个典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典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世纪末,在爱国人士纷纷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的压力下,清廷为挽救财政危机,于1903年3月发布“上谕”,承认“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准令成立商部,派载振等先订商律。1904年1月公布《公司律》,又由商部奏定《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0月起,施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及《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又颁《改订商标条例》《商部商标注册局办法》等。1906年颁行《破产律》和商部奏准的《奖给商勋章程》。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

商、矿确有成效者。农工商部制定出《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改订奖励华商公司章程》。1909

年完成《大清商律草案》。这是中国近代首次编定商事法典草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商业立法开展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商业立法开展的意义。(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爆发后,英国的战时宣传立即启动。1939年9月7日,新闻部正式形成,专门设有对美国的宣传部门。英国对外宣传的媒体主要是广播……英国驻美国的宣传机构有英国信息图书馆、英国新闻社和英国驻美大使馆。为了获得美国人民对英国的支持,英国在美国组织了一些规模大小不一的亲英团体,多次开展演讲和聚会等活动。

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奇怪战争”期间,英国的宣传并没有大张旗鼓,影响有限。这一时期,英国政府试图改变弥漫美国的孤立主义舆论气焰,使美国人相信,德国胜利将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和安全。1940年8月“不列颠之战”开始,英国宣传的目标十分清晰,即向美国显示英国在获得美国进一步的援助和支持下,一定会夺取最后的胜利,同时,对美国宣扬一种英美共同建立世界美好未来的思想。1941年下半年,英国宣传致力于进一步在美国扩大影响。英国信息部与英国驻美大使馆、信息图书馆和新闻社组成联系紧密的宣传网络。

——摘编自张瑾《二战初期英国对美国宣传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初期英国对美国宣传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初期英国对美国宣传的影响。(9分)

4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1583年来到广东,1601年到北京并长

期定居,直至逝世。他穿儒服,钻研儒家典籍,交好王公贵族、朝廷官员,和李贽、徐光启是好友。

在礼仪制度上他认为祭祖是中国人维系孝道的习俗,敬孔是“为了感谢孔子传下来的崇高学说”,与基督教并不冲突。这减少了“西学东渐”的障碍。

他留下中文著作二十多种。他还“以科学传教”,留下《山海舆地全图》,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等,对于缺乏公理化、系统化、符号化等科学体系的中国士大夫来说确实具有解放的意义。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既信教,又传扬西方科学和文化思想。

明末,以利玛窦为核心的来华传教士,带来了广泛的西学知识,也把中国的儒学、科技等介绍回欧洲,受到了启蒙思想家们的赞誉和推崇,甚至以儒学反对神权和专制。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能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