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考试资料 下载本文

名词解释:

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信号肽: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的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信号肽位于分泌蛋白的N端。一般由15~30个氨基酸组成。

信号假说: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引导下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信号肽位于蛋白质的N端,一般有16~26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3部分。

主动运输:消耗ATP,需要载体,由低到高(浓度)(吸收各种离子)

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无ATP,不要载体,由高到低;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2).协助扩散:无ATP,要载体,由高到低 主要是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踏车行为:在体外组装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微丝的正极由于肌动蛋白的亚基不断添加而延长,而负极则由于肌动蛋白去组装而缩短的现象。

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相对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有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转录惰性区域)

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准备,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

细胞周期同步化:指自然的或人工诱导造成细胞周期同步化。分别称为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

癌基因(转化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一类正常基因,其突变能引起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可分为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对于正常细胞,调控生长的基因(如原癌基因等)和调控抑制生长的基因(如抑癌基因等)的

协调表达是调节控制细胞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细胞分化:细胞选择性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性蛋白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干细胞:(见作业本)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和特性。 细胞凋亡:生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下,其死亡途径被激活,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细胞质膜: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简答

1、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见作业本) 2、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答:①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②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

③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

3、线粒体与叶绿体的起源***(论述) 答:(一)内共生起源学说

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1970年Margulis在分析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设想,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体积巨大的、不需氧的、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能将吞噬所得的糖类进行酵解取得能量。而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含有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系和电子传递链,故它可利用氧气把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一步分解,获得比酵解更多的能量。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原线粒体)充分供给能量,而原线粒体从宿主细胞获得更多的原料。 (二)非共生起源学说

该学说的支持者提出一种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设想,认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它比典型的原核细胞大,这样就要逐渐增加具有呼吸

功能的膜表面,开始是通过细菌的细胞膜内陷、扩张和分化,后逐渐形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雏形。根据1974年Uzzell等人的观点,在进化的最初阶段,原核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复制并不伴有细胞分裂,然后基因附近的质膜内陷形成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这些双层膜结构中,从而形成了原始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进一步发生了分化,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丢失一些基因;细胞核的基因则有了高度发展;质体发展了光合作用;线粒体则演变为专具有呼吸功能的细胞器,于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真核细胞。

从目前看,对这两个学说尚有争议,各有其实验证据和支持者,因此,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4、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功能***(见作业本)

答: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它是细胞质的膜系统,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核膜的外膜相通,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能将细胞内的各种结构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这两种内质网的比例与细胞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胰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这与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胰消化酶蛋白有关,在睾丸和卵巢中分泌性激素的细胞中,则滑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这与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有关。细胞质中内质网的发达程度与其生命活动的旺盛程度呈正相关。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 并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上合成的脂类一部分也要通过高尔基体向细胞质膜等部位运输。因此,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

■ 蛋白质和脂的运输

高尔基复合体位于内质网和质膜之间, 是膜结合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的中间站。

蛋白质从顺面高尔基网络向反面高尔基网络运输。

从ER分泌出来的小泡同顺面高尔基网络融合后成为高尔基体的一个部分,然后经过中间膜囊出芽形式分泌小泡(又称穿梭小泡)逐步向反面高尔基体网络转运,转运时,分泌小泡与高尔基体膜囊的融合和出芽都是发生在两侧,该过程伴随有蛋白质的各种加工。

蛋白质的N-连接糖基化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 而对糖基的修饰则是在高尔基体中完成的。

5、什么叫蛋白质分选?(书P141有详细叙述) 答:蛋白质分选(protein sorting):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细胞类至少存在两类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①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有些信号序列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

②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6、G蛋白信号转导,如何控制?¥(书P167以及作业第九章) 7、常染色体与异染色体的区别*** 答:(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联系)

(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

(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

(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8、有哪几种细胞骨架? 答: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细胞骨架由微丝(microfilament)、微管(microtubule)和中间纤维(intemediatefilament)构成。微丝确定细胞表面特征,使细胞能够运动和收缩。微管确定膜性细胞器的位置和作为膜泡运输的导轨。中间纤维使细胞具有张力和抗剪切力。

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位于细胞质中,又称胞质骨架,它们均由单体蛋白以较弱的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构成纤维型多聚体,很容易进行组装和去组装,这正是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特点。

广义的细胞骨架还包括核骨架(nucleoskeleton)、核纤层(nuclearlamina)和细胞外基质,形成贯穿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外的一体化网络结构。 9、染色体功能元件*** (P255)

答:① 至少一个DNA复制起点,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维持染色体在细胞世代传递中的连接性

②一个着丝粒,使细胞分裂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③在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必须有端粒,保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10、理解多聚核糖体(在细胞中如何形成以及生物学意义)*** 答: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同一条mRNA上同时有多个核糖体参与翻译,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这极大地缩减了合成足量蛋白质的时间。(详见P266) 11、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答:1.功能:抑癌基因在细胞生长中起负调节作用,抑制增殖、促进分化成熟与衰老,或引导多余细胞进入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原癌基因的作用则相反.

2.遗传方式:原癌基因是显性的,激活后即参与促进细胞增殖和癌变过程,而抑癌基因为隐性,只有发生纯合失活时才失去抑癌功能.

3.突变的细胞类型:抑癌基因突变不仅可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发生在生殖系(germ1ine)细胞中,并通过其遗传突变,而原癌基因只在体细胞中产生突变。 12、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 (P342) 1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比较***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14、如何检测细胞正在发生凋亡?(P342) 15、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是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1.紧密连接:亦称结合小带,在紧密连接处,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状结构连在一起,点状接触部位细胞间隙消失,非点状接触部位尚有10~15nm的细胞间隙,而且两个质膜的外侧电子密度高的部分互相融合,成一单层,这类连接多见于胃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部位。

2.间隙连接:是两个细胞的质膜之间有20Å~40Å的间隙的一种连接方式。在间隙与两层质腹中含有许多颗粒。这些颗粒的直径大约有80Å左右,它们互相以90Å的距离规则排列。间隙连接的区域比连接大得多,以断面看长得多。间隙连接为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化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直接通道。间隙连接主要分布于上皮、平滑肌及心肌等组织细胞间。

3.粘合带:是相邻细胞膜之间有较大间隙的一种连接方式,连接处相邻细胞膜间存在着15nm~20nm的间隙。在这部分细胞膜下方的细胞质增浓,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环形微丝穿行其中。粘合带一般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又称中间连接,具有机械支持作用。见于上皮细胞间。

4.桥粒:格相邻细胞间的纽扣样连接方式。在桥位处两个细胞质腹之间隔有宽约250Å的间隙,其中有一层电子密度稍高的接触层,将间隙等分为二。在桥粒处内侧的细胞质呈板样结构,汇集很多微丝。这种结构和加强桥粒的坚韧性有关。桥拉多见于上皮,尤以皮肤、口腔、食管、阴道等处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间较多。桥粒能被胰蛋白酶、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所破坏,故其化学成分中可能含有很多蛋白质。

5.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特有的连接方式,在胞间连丝连接处的细胞壁不连续,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形成直径约20nm~40nm的管状结构,使相邻细胞的细胞质互相连通。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物质与信息交流的通道,对于调节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