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语文评价的四个问题》的触动 下载本文

学习《小学语文评价的四个问题》的触动

在近期的学习中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很深,认为自己的课堂评价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有观念层面的问题,也有操作层面的问题。下面就从操作的层面谈一谈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我的日常课堂中存在着不少思维狭窄、观念落后、缺乏技巧、盲无目的的评价,这些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人格成长、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课堂评价中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四个缺”:

一、问题 1、缺广度

课堂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的功能。在日常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与“诊断”功能比较受重视,具体表现为,我们的评价都集中在学生知识学习方面,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对不对”与“好不好”的评判,并把学习引向深入。其实,评价可涉及的领域远不止这些,学生学习的能力(如朗读能力、想象能力、提问能力、听话能力等)、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中流露的价值观都可以进入我们评价的视野。这些做好了,就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调控”与“导向”功能。而这些,恰恰是现在的课堂评价十分缺乏的。

2、缺花样

有的老师喜欢用“对的”“好的”“哦,不错,请坐”这类的评价语言,甚至对学生不作评价。这样的情况偶尔出现也许是很难避免的,但如果在课堂是大量出现的话,那就成问题了。教师的评价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单调乏味的评价语言不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在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下、讲解难点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在评价上搞点“花头”刺激一下学生,那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3、缺力度。

很多老师习惯于泛泛的表扬与批评,比如,“你说得真好”“不对”,却抓不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与谬误,点不破“好”在哪里,“不对”在什么地方。这样的表扬无异于隔靴搔痒,没有什么力度可言,也就触动不了孩子心灵中柔软的部分。

“你说得真好。”这是泛泛的表扬,但对于回答特别突出的同学,我们这么

评价:“你太有想象力了,将来能当作家。”可想而知后者表扬的力度大多了。专家指出,我们要学会表扬孩子,表扬得他坐立不安,摇头摆尾。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评价语言“缺力度”,包括上文讲到的“缺花样”,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真诚的欣赏,缺少课堂生命的激情。

4、缺过程

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一个“对”与“错”,“好”与“坏”的标签,关键还是要促进学生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的加强与改进,促成学生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有些情况下,教师对“配合默契”的答案大加赞赏,对“捣蛋添乱”的答案绝然否定或不予理睬,这样的评价犹如一把锋利的刀,斩断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对策

1、学习“三维目标”,开阔评价视野 如何增加课堂评价的广度呢?

在上海市推行的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的推行“三维目标”。我们仔细研究“三维目标”就会发现,三维目标与课堂评价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与三维目标相对应,课堂评价也可以有三维指向,即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开展评价,进一步又可分成许多小的类型,大大丰富评价的内容,可以说是基本包含了评价的绝大部分内容。2、研究评价句式,丰富评价的语言

课堂评价的语言怎么丰富起来呢?

为了方便操作,笔者从大量的课堂实践中提炼出了一些典型的评价句式,这些句式本身不一定能直接套用,但其中蕴涵着一些评价的思维方法,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大大丰富我们的评价语言,也有助于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3、领会课程理念,更新评价观念

评价缺力度、缺过程,根源上看,还是老师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知识为本位,导致教师缺少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尊重,以及“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这些问题现在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因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还是要更新评价的观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会真诚欣赏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我们每一节课不仅是在教给学生知识,也是给学生一次生命的经历,促进他们在学业、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因此,教师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们。

当我们学会真诚地欣赏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课堂评价就会充满激情,充满力度,言之有物。我们应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发言,就像在接受一阵清新的春风,这样,你的评价一定充满真诚,你的真诚也一定能打动学生。其实,学生的发言中有许多能够打动我们的东西,只是我们忘记了好好去倾听。

相反,如果我们的教学过于功利化,我们的心灵趋于迟钝,那么课堂评价必然是枯燥无味的,隔靴搔痒恐怕再所难免。 (2)以评价促成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期课改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包含了“方法与过程”维度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课堂评价运用得当,恰好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种点:

一、评价中拨正学生思维的方向。比如,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捣蛋添乱”的答案,其实是一种资源(“差错资源”),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辨证分析,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在评价中拨正学生思维的方向,然后让他们进行新的尝试。这就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

二、评价中将学习引向深入。例如,《拥抱大树》一课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丹尼尔向大树真诚道歉,此时大树开口说话了,它会说些什么?一个学生说:“丹尼尔,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待我。”另一个学生说:“丹尼尔,你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大树。”老师马上抓住他们的不同,说道:“刚才的同学让丹尼尔不要伤害自己,你想到的不光光是自己,而是所有的大树,你比他的境界高一层次。还有更高的吗?”接下来,“好好保护绿化”、“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大自然”的答案都出来了,认识一个比一个深化。

三、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教师指导后给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再做前后对比评价。比如一个学生课文朗读得不好,你可以对他说:“你太随意了,再给你一次机会,认真点。”看到了他的进步,就可以表扬他:“进步不小呀。你看,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