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笔记 下载本文

第一章 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1、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可见的题材。

3、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边塞诗。

5、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6、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理意胜。

7、唐诗一个方面的重要风貌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与唐人在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化为精神产品时超胜于其它时代的诗类。

8、唐代文人中庶族地主阶层的思想观念的新特征

(1)出处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2)在获取功名的途径上耻于因人成事以荫授官也不被人过分羡慕而是重视进士科的拼搏甚至于乐于到边疆和战场上去寻求出路。

(3)在知和行的关系方面唐人重视实际知识重视经世致用。

(4)在伦理观、君臣观、门第观、尊卑观、妇女观、民族观、宗教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

变化或较其它时代开放。

9、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

(1)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 2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3)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4)唐诗在有关题材中不自觉地反映出观念变革使后进诗者从唐诗中突出地感到唐从的思想空前活跃。(5)唐诗把唐人精神领域里的正与反、是与非、利与害、廉与贪、进与退、出世与入世、勇敢与怯懦、庄严与滑稽、崇尚与卑下一一展示出来。( 6)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 (7)唐诗反映时代生活所以特别深广与诗人们积极地干预时社会生活有关。( 8)唐诗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与反映时代主旋律是统一在一起的。

(二)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1)唐代那样式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易激起人们的诗情。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 (2)许多讲坛人把自然美作为生活中一种美好因素加以

表现的。 (3)唐诗对日常可见的种种生活内容的描写富有诗意甚至是带有浪漫色彩。 (4)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偏于客观生活感受。 (5)即使描述范围和对象比较狭小的作品或咏物之作也往往能反映唐人的襟怀气质。 (6)唐人对待生活有着特别执着的精神。

第二章 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质

1、唐诗刚健的特质。

2、唐诗气象非凡、具有壮阔的面貌。 3、唐诗又一突出之点是它强劲的骨力。 4、唐代边塞诗最具刚健特色。

5、唐诗的骨力在盛唐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6、唐诗富有阳刚之美在气象、内质、情态等几个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7、唐诗突出地给人以刚健感不少地方又是与它解放的气质相联系。 8、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诗标举风骨。

9、唐诗壮阔的面貌、强劲的骨力、解放的气质通过作品给人的总体感受无疑具有较多的阳刚之美。

10、中国文学南北地域的差异从《诗经》、《楚辞》的时代就已显露。

11、魏征是从隋和唐初大一统的形势出发展望南北文学能够在融合中取长补短实现文与质的统一。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掇彼清音,科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第三章 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

1、从宋代起开始给唐诗划分阶段影响最大的是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的四分法。 2、四分法的建立有一个过程(1)北宋杨时盛唐、中唐、晚唐。 (2)南宋严羽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 (3)元代杨士弘始音、正音、遗音。 (4)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时代先后、艺术风格、诗体三者结合加以排列可算标志着四分法的正式形成。 3 、四分法的优点: 能揭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荣、发展、消歇的过程。 能适当照顾到作家群的自然出现和消失反映唐诗各阶段发展风貌的不同。 与二分法和八分法比较不嫌过简或过繁。

4、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1)初唐诗歌的演进是在宫廷内外相互影响带动中完成的。初唐宫廷诗所具有的诗歌演进性质一个明显的标示是表现了新的时代气息。 (2)李世民周围的唐初第一代宫廷诗人大部分经历了陈、隋末年的动乱对荒淫腐朽带给社会的危害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不能认为这些人入唐之后就自然把梁陈宫体诗带进初唐诗坛。以宏大整肃代

替六朝琐碎柔弱以和乐代替颓靡显示了帝同初兴的时代气息和诗歌面貌的演变。 (3)宫廷诗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高宗朝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龙朔变体”。所谓变是颂体式的铺排减弱了。(4)宫廷诗第三阶段的代表“四友”、“沈宋”等人继上官仪之后取得了三方面的显著进展一是律体定型二是把追求词藻之美引向自然流丽的方向三是在篇章结构上由平板滞重稍趋灵动自如。

5 、初唐宫廷以外诗人最有影响的是四杰和陈子昂。

6、宫廷内外诗歌在发展中的互补。 (1)就诗歌追随时代表现时代面貌而言宫廷诗和四杰及陈子昂的诗歌都曾透露了时代气息而方式、途径的不同则具有互补意味。宫廷诗对大唐鸿业的种种直接颂美多承袭齐梁声色大开之后所形成的描写性模式四杰及陈子昂所表现的则是时代背景中的人物情绪。虽然在写法上一偏于描写一偏于表现却经常免不了互相吸收。(2) 在语言方面按时代进程将双方的作品加以对照亦能发现其交互影响。王、杨一方面抨击龙朔变体一方面又吸收了当时宫廷诗歌创作的某些成果。(3) 四杰和陈子昂在诗史演进中对宫廷诗的补救最重要的方面是他们所强调的风骨。 7、风骨离不开性情

(1)盛唐之姗姗来迟依旧吸能是风骨问题风骨从根本上离不开性情。 (2)初唐宫廷诗的性情无疑是贫乏的并因性情贫乏而风骨不扬。

(3)诗中得见性情的在初唐主要是宫廷以外的诗人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在贬逐失意中的作品。但性情是有不同的类型和等差的。王绩的情调与时代主潮分离陈子昂高倡风骨作品亦以此为突出特色但陈诗感染力不强沈佺期、宋之问的后期诗歌特别是其贬谪诗在性情和声色方面较四杰及陈子昂前进一步但沈、宋等人缺失气节又不幸遇上初唐宫廷中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8 、伴随盛唐的各种社会条件对性情的催发

(1)由初唐到盛唐对诗人性情起制约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诗人门第出身在朝在野等因素所标志的身份地位的变化。(2) 从初唐到盛唐对诗人性情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是思想解放进程。

9、儒、道、佛对思想进程的影响。

儒学 孔颖达等奉诏撰定的《五经正义》结束了东汉以来经学各派的矛盾争执促进了儒学的统一。但《五经正义》拘泥训诂墨守经文不免死板。这种倾向到唐玄宗时代屡屡受到冲击。从开元时代起儒学渐渐由拘泥训诂旧说转向自由说经以致中晚唐而最后走向穷理尽性的宋儒之学。盛唐人处在风气初开的背景下习儒书而不过分为章句所拘。

道教 道教富于幻想强调对于世俗的超越有助于破除世俗对性情发展的某些羁束。初盛唐之交的道教学派注意尊重个人价值甚至把众生性和神圣的道性加以沟通。

佛教 肯定人的自我把心性和佛性统一起来从佛性的角度强调人的本质就是自我发现和个性发展并在行为作风上追求解放。禅宗的产生是在性情走向自由发展的时代环境中酝酿起来的禅宗的传播则更助长了一个时代个体意识的张扬。

10 、众多诗人的性情表现 孟浩然之清雅风流洁身自好王维之禅心睿智泉石膏肓贺知章之纵诞恢谐王之涣之慷慨倜傥常建之性僻意远储光羲之乐在畋渔王翰之豪迈不羁自比王侯岑参之意气风发契心玄理高适之务功名尚节义好言王霸大略李白之意兴飘逸合儒仙侠以为气崔颢少时之轻薄与入塞后之刚肠侠气杜甫生活上之放旷不检与政治上忠君爱国。

第四章 盛唐气象

1、盛唐之“盛”主要是表现在诗歌的质量与诗歌的韵度风貌上。

2 、严羽用“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八个字能概括盛唐诗歌风貌缩简为“雄壮浑厚”。 3 、“笔力雄壮”离不开作品的语言因素“气象浑厚”则更主要地指向作品的内涵与精神面貌。

4 、殷璠以“风骨声律兼备”作为盛唐诗歌高度成熟的标志亦可视为对盛唐诗歌风貌的一种概括。

5、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

6 、唐诗学上“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

第五章 中唐韩白诗风的差异与进士集团的思想分歧

1、中唐是五言、七言诗歌发展史上最关键性的转折时期。

2、变化急遽、流派纷繁的中唐诗歌共同性的风貌特征(1) 相对盛唐而言诗歌往往以意取胜而元气不及盛唐自然充沛(2。) 除韦应物等少数几家其他一些诗人之作一般都比较直接发露。(3) 贴近日常生活贴近世俗。

3 、韩诗奇险白诗平易。

4、最能代表白诗特点的是抒情诗。

5 、儒学政教类型思想上的突出特点(1) 尊奉儒学排斥被其视为异端的佛道诸教 (2)强调君权干预政治的强烈愿望(3) 思想作风严肃。

6、“不平则鸣”是韩愈关于作家生平遭际与创作关系的一个著名命题。韩诗深层的另一突出之点是“利欲斗进……勃然不释”充满着亢进奋发躁郁不平。 韩愈把强烈的躁动情绪公

然带进诗歌之中。 中国诗歌传统崇尚宁静淡泊和温柔敦厚韩愈把强烈的躁动情绪公然带进诗歌之中是一种变奏。

7、矛盾冲突躁郁斗进精神总是处在履险犯难之中是韩诗在意象、结构、语言、声韵等方面与传统诗美显出区别的根本原因。 (1)韩诗的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意象之间往往突起突结、撑柱突兀。 (2)韩愈要表达身心承受各种矛盾冲突的错综复杂感受而本人又恰好是散文大师“言之长短气之高下”皆能得心应手遂促成诗歌结构语言方面的散文化。 (3)韩诗的结构一种是起落转换拗折矫变的。韩愈另有不少诗顺起顺接。 (4)“情激则调变”韩诗在语言上常有不能吐为舒缓泰贴、珠圆玉润的情况。 (5)韩诗“工于用韵”。

8、世俗才子型进士主要表现为 :(1)不为儒教所囿习儒而兼奉佛道。 (2)自我意识增强传统的朝士对君主的依附性下降。 (3)开放浪漫思想作风接近世俗潮流。

9、白居易诗特点 :(1)基于世俗才子型进士的思想作风白居易抒情诗常常体现对身心内外矛盾的化解有韩诗所缺乏的舂容暇豫之态。 (2)外部矛盾固然尽量摆脱即使是事关自身的升沉进退白居易也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诗歌创作本身不是情感的郁结而是宽解和排遣。这种心境与诗之和谐优美平易流畅成对应关系。 (3)白居易《新乐为佳 》、《秦中吟》等诗主体精神与诗中民开的具体社会矛盾也是有间距的。(4)白诗在情感表现上的另一特征是通达识体省分知足。有一种不忮不求逶运任化的态度。 (5)讽人之嗜欲害性不能省分知足为白居易早年讽喻诗的重要内容。诗人深慨世俗“贪荣不能止”愈到中后后期破除尘妄自我解剖、以省分知足、自劝自勉的诗愈多。(6)白居易以委顺行之于仕途集中体现在从吏隐到中隐过程。以通达自在委运任化的方式生活亦以此道治郡心情放佚诗境畅快。 (7)精神委顿任化接近世俗在诗歌语言、意象、声韵、结构等方面也就自然相应需要一种由艰难高古向平易浅俗的化解。 (8)白诗善于叙述曲尽情态也由于他如常人之话家常免掉了客套而贴近于生活当其话及身心内外矛盾时即以常人世俗的情理对待客观通达平静从容因而不烦躁、不委靡能井井有条委婉详尽以平易而最近乎人情的方式叙述出来。

10、通脱才俊接近世俗不为儒学所囿是元白结为亲密诗友的思想基础韩派诸家则以儒学复古精神声气相通。

第六章 晚唐绮艳诗歌与穷士诗歌

1、以《南溪始泛》等闲适之作为标志诗风也逐渐由奇险稍趋坦易。

2、最早在较大范围内给中晚唐诗人划分流派的当推《诗人主客图》的作者张为。 3、晚唐以穷士角色出现的诗人在作品风貌上给人的感觉一是收敛二是淡冷三是着意。 4、晚唐穷士角色的歌唱在诗坛上能够连成一气成为一种相当广泛的合唱与时代社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