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 图文 下载本文

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

从外观检查及低倍分析可知,断口位于轴肩过渡圆角位置,该位置存在较多补焊后未焊合的缺口,且缺口的尺寸较大,约半根轴表面呈高温氧化色,说明在补焊过程中受热程度特别高,影响范围大,即补焊后残留较高的热应力。

后续SEM/EDS、金相分析确定断裂起源于表面的未焊合的缺口,也是补焊后的热影响区,呈多源分布特征。熔融区存在较多的魏氏体组织,心部也存在少量魏氏体组织和和较严重的带状组织,魏氏体组织塑性差、韧性低,会明显降低轴的强度,也是热应力残留较高的特征之一,可见电机轴在补焊后未能消除热应力影响。

从硬度上看,参考GB/T 3077-199标准,心部受焊接热影响,导致硬度偏高。 从成分上看,电机轴用料正确,无错料现象。

综上,电机轴失效原因为补焊位置存在较大热应力,且易应力集中的轴肩过渡圆角位置存在表面缺陷,受扭力作用条件下在表面缺口缺陷位置疲劳起源开裂,导致电机轴扭转疲劳失效。 4 结论

电机轴失效的原因为轴颈位置补焊后存在较大的热应力,轴肩过渡圆角位置存在未焊合的缺口,加上轴肩过渡圆角属于易应力集中位置,在扭力作用下未焊合的缺口成为疲劳源,最终导致扭转疲劳断裂失效。

5 参考文献

[1] 刘群奇等.40Cr电机轴的焊补及焊后加工工艺[J]. 《煤矿机械》.2010.31(7)

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

[2] 杨立飞.核电厂通风系统电机轴断裂根本原因分析[J]. 核动力工程. 2013.34(3) [3] 巴发海.精轧机电机轴断裂原因分析[J].机械工程材料.2010.34(8) [4] 李东林.内燃机车牵引电机轴断裂分析及解决方案.2014.11 [5] 李亚江.实用焊接技术手册[K].石家庄:河北技术出版社,2002. [6]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K].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 陈渝川.焊接工艺评定手册[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8] 王英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 李炯辉.金属材料金相图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