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案 下载本文

《皇帝的新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和本篇童话的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皇帝、大臣等人物的形象特征,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领会本篇童话的讽刺意义。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中虚伪愚蠢的弱点,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诚实品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对本篇童话故事进行复述,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 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

领会本篇童话深刻的内涵,以及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童话故事,哪位同学能讲一讲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篇童话呢?

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述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意图:从已知走向未知,增强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庭,14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去谋生,在那里得到帮助,获得学习的机会。17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

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8篇优美的童话。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文章体裁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教学设计意图:了解文学常识和相关文体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清文中的叙事语言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要求:(1)有条理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 (2)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力求生动。 (3)然后找同学起来评论。

(4)坚持复述一次、评论一次的原则,一步步地提高,达到最后的完善。

【教学设计意图:重视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边读边猜想故事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3.思考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故事的。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4.“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每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

【教学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故事的情节脉络。】

(四)理解研读

1.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中心内容,这个字既能适用于文中每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思想内容。

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2.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揣摩并深入理解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有看到。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

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这两句话描写皇帝试穿新装的情景。作者着重强调皇帝“扭了扭腰”,两次转动身子的动作,讽刺的意味十分强烈,突出了皇帝自欺欺人、装腔作势的丑恶形象。

(5)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教学设计意图:教师设疑以引导,就学生举出的语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仔细玩味课文,领会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

3.分析文中的大臣、骗子、随从、小孩以及百姓的人物形象。 示例:大臣们: 心理描写 老大臣 愿上帝可怜我吧! 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我的老天爷!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神态描写 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眼睛越睁越大 动作描写 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他看了又看,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他就把他完全没看见 官员 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语言描写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的布称赞了一番。 我并不愚蠢呀! 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通过以上的梳理分析,作者塑造了两位虚伪愚昧、阿谀奉承的大臣形象,并且作者在塑造两个形象时,用笔不同,第一位老大臣用笔细致,很详尽,第二位官员用笔较简略。

同学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的形象。 骗子:虚伪、狡诈、贪婪、装腔作势 随从:随声附和、毫无主见、阿谀奉承 百姓:敢怒不敢言,怕被嘲笑,怕被砍头 小孩: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于戳穿骗局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描写人物的语句,培养学生品析各种塑造人物方法的妙处。】 4.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各抒己见。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

5.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大臣随员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皇帝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要说假话,高贵的骑士们、街上和窗口的老百姓不愿承认自己“愚蠢得不可救药”,所以都在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称赞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讽刺。

6.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皇帝和大臣们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或大臣;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和虚伪,大臣们阿谀奉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