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规律。 3.学会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环境差异的方法。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前预习

1.陆地自然带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征?

2.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是完全对应的吗?举例说明。

3.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4.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课堂探究

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如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

(2)图内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是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 ,其雨季形成的原因是 。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 。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其形成的基础因素是什么?在地球表面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在哪些纬度和哪个大洲分布比较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其形成的基础因素是什么?在地球表面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在哪些纬度和哪个大洲分布比较明显?

(3)高大的山地,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 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 、 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 ,垂直带谱越 。

读图5.12讨论课后活动题: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思维拓展

一、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二、非地带性

地球上非地带性现象、规律总结: 分布规律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典型地区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地形(科迪勒拉山系)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洋流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知识结构]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课堂练习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3题。

1.影响稀树草原的形成最主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