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混凝土)试题 下载本文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试题

第三节 混凝土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6.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 D 。

A、1个数值 B、2个数值 C、10N/mm2 D、5N/mm2

7.浇筑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 B 。

A、1.5m B、2.0m C、2.5m D、3.0m

8.所谓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是指在平均气温不低于 D 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

A、 0℃ B 、3℃ C、 5℃ D、 10℃ 18.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所用的砂石 B 。

A、都是湿润的 B、都是干燥 C、砂子干、石子干 D、砂子湿、石子干 19.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进行 C 。

A、加水 B、振捣 C、二次搅拌 D、二次配合比设计 20.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施工缝宜留在 C 。

A、无梁楼板柱帽的上面 B、基础的底面 C、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 D、吊车梁的下面

2.某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全面分层法连续浇筑时,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80min,运输时间为30min。已知上午8时开始浇筑第一层混凝土,那么可以在上午 BDE 开始浇筑第二层混凝土。

A、9时 B、9时30分 C、10时 D、11时 E、11时30分 3.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长为6m宽为2.1m,施工逢可留在 ABCE 。

A、距短边一侧3m且平行于短边的位置 B、距短边一侧1m且平行于短边的位置 C、距长边一侧1m且平行于长边的位置 D、距长边一侧1.5m且平行于长边的位置 E、距短边一侧2m且平行于短边的位置

4.以下各种情况中可能引起混凝土离析的是 ACDE 。

A、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为3m B、混凝土温度过高 C、振捣时间过长 D、运输道路不平 E、振捣棒慢插快拔

5.施工中可能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的因素有 CDE 。

A、水灰比过大 B、养护时间不足 C、混凝土产生离析 D、振捣时间短 E、洒水过多

6.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是 BCE 。

A、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漏浆 B、模板局部沉浆 C、拆模过早 D、养护时间过短 E、混凝土养护期间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 9.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做到 ABCD 。

A、清除混凝土表面疏松物资及松动石子 B、将施工缝处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 C、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N/mm D、已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0.5N/mm

E、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10.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CDE 。

A、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B、在保证强度的前提条件下,降低水灰比

C、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D、增加水泥用量 E、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16.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A.B.C.E 。

A、要求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B、最好选在主体收缩状态

C、在室内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后浇带间距为30m D、不宜采用无收缩水泥 E、宜采用微膨胀水泥

17.关于大体积混泥土的浇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E 。

A、振动棒快插快拔,以便振动均匀 B、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10~30s

C、分层连续浇筑时,振捣棒不应插入下一层以免影响下层混泥土的凝结

D、在振动界线以前对混泥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粗集料下部泌水生成的水分和空隙 E、混泥土应采用振捣棒振捣

18.为大体积混泥土由于温度应力作用产生裂缝,可采取的措施有 B.C.E 。

A、提高水灰比 B、减少水泥用量

C、降低混泥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泥土内外的温差 D、留施工缝

E、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

20.冬期施工为提高混泥土的抗冻性可采取的措施 A.B.C.E 。

A、配制混泥土时掺引气剂 B、配制混泥土减少水灰比

C、优先选用水化热量大的硅酸盐水泥 D、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配制混泥土 E、采用较高等级水泥配制混泥土

二、问答题

4.什么是施工缝?留设位置怎样?

(1)由于技术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对混凝土结构一次连续浇筑完毕,而必须停歇较长的时间,其停歇时间已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致使混凝土已初凝;当继续浇混凝土时,形成了接缝,即为施工缝。

(2)留设位置; 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与柱子交接处的水平面上,或梁的下面,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 高度大于1m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楼板底面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平板的施工缝,可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处;对于有主次梁的楼板结构,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3)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除去施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

(4)处理时,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水泥∶水=1∶0.4),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30mm~50mm,以保证接缝的质量。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3.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应作哪些检查?

(1)对模板应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接缝是否严密,预埋件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还要清理模板上的

垃圾和钢筋上的油污,浇水湿润木模板。

5.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顺序、施工过程和柱、梁、板浇筑方法怎样?怎样组织流水施工?

(1)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先浇捣柱子,在柱子浇捣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捣梁和板。

(2)浇筑框架结构首先要划分施工层和施工段,施工层一般按结构层划分,而每一施工层的施工段划分,则要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

6.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有哪些?如何确定浇筑方案?其温度裂缝有几种类型?防止开裂有哪些措施?

(1)特点是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不能留施工缝,以及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且聚集在构件内部,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等。

(2)确定浇筑方案: 当结构平面面积不大时,可采用全面分层。 当结构平面面积较大时,可采用分段分层。 当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时,可采用斜面分层。 (3)温度裂缝按其深度一般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 (4)防止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主要有:①采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②降低水泥用量;③合理分缝分块;④掺加外加料;⑤选择适宜的骨料;⑥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⑦预埋水管、通水冷却、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升;⑧表面保护、保温隔热不使表面温度散热太快,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⑨采取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结构措施等。

四、计算题:

1.某大梁采用C20砼,实验室配合比提供的水泥用量为350kg/m3 ,砂子为680kg/m3,石子为1400kg/m3,W/C=0.60,现场取砂子500克,烘干后有485克,去石子500克,烘干后有495克。试求:(1)施工配合比。(2)当采用350升搅拌机进行搅拌时,求各材料用量(用袋装水泥)。

500?485?3%

485500?495 石含水率=?1%

495解:(1)砂含水率=

实验室配合比:

350/350:680/350:1400/350=1:1.94:4.0 施工配合比: 1:1.94(1+3%):4(1+1%)=1:2.0:4.04 (2)每盘下料量

水泥:350×0.35=122.5 取 100kg(125kg) 砂子:100×2.0=200kg(250kg) 石子:100×4.04=404kg(505kg)

水:100×0.6-100×1.94×3%-100×4.0×1% = 50.18kg(62.7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