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万 玺 张 阳 金 燕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11期

摘 要: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提出相关对策,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 中途分類法:F069.9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国际劳工组织(IL0)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能够实现顺利就业并保持工作机会的各种素质的集合,在构成要素上包括诸多方面。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相关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直是研究热点,也是制定人力资源政策的重要因素。

我国对就业能力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各研究领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就业能力理论的探讨,主要是界定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就业能力构成的因素;第二,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阐述,探讨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策略及措施;第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

对于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讲,由于受传统精英教育阶段的影响,大学生“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预期值较高,在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前,他们宁愿继续寻找而不匆忙就业。其次,相关调查中显示用人单位对近年来大学生的不满意较多反映在专业理论不扎实、又缺乏实践能力方面。再次,有学者认为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力较弱,在就业中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耐挫性较差,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实干和敬业精神。 研究方法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将重庆市一般本科院校作为样本调查对象,调研大学生就业能力,同时结合现有的企业需求结论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两者的异同,以期得到有用的结论。为了获取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准确资料与信息,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重庆市一般本科院校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抽样调研。主要调查院校为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等,被调研学生人数为1475人,专业涉及经管、理工、政法、外语等大类。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共发放问卷1475份,回收有效问卷1423份,有效率为96.47%,最终所有的数据都通过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以期获得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资料。

调查结果分析

(一) 企业与大学生对于就业影响因素的认知异同

我们分别对企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所表示。我们发现企业最看重的前三位因素分别是:学历以及学习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动手能力,而大学生认为企业看重的前三位能力是交际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学历以及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动手能力认知差异最大。说明企业更看重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很多大学生忽略了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说要求大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多好,而更加看重其实践经历和实干的精神。名校和专业也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关键在于大学生对于企业的价值贡献率。由此看来,大学生在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应该关注企业关注的领域,即对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想要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自己的独特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与大学生对于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的认知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们看来,如图2-a表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认为专业知识储备是成功就业关键因素的人占多数。另外,求职技巧对他们成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运气、社会关系等因素显得不是很重要。从上图2-b可以看出:企业在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方面也给以了很高的关注度,但较之以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相对有所下降;在求职技巧方面亦如此;心理素质被企业方提到了一个很敏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度。结合两方面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考察,大学生跟企业方的观点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口。具体体现在对心理素质的把握上,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强烈,导致员工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企业更多的开始关注员工的抗压能力。 基本对策

(一) 对大学生的建议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大学生必须有意识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恰当的就业期望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也要清醒的看到,高等教育早就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要给自己合理的定位;要尽早思考准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对社会的了解;要不断学习思考,完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要调试心理状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挫折与挑战。 (二)对高校的建议

要配合市场需求培养有特色的人才,突出应用性,但对于一般本科而言,要注意与一般高职院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想区别;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素质拓展基地建设;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教育;落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全程辅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 (三)对企业的建议

建立“实习生制度”,使大学生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以奠定良好的从业基础,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大学生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其尽快地了解公司的产品、业务、组织、部门设置、运作模式等,尽快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最新需求及时反馈到学校。 (四)对政府的建议

加强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采用多种形式的办法培养人才;建立“就业中间平台”,设置缓冲层,能够让毕业生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积累经验,各地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指导力度,多出政策,出好政策千方百计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