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技术要领 下载本文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左右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芯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收势

三:动作图解

第一式:预备势谱诀:聚精会神守中气,平心和气意绵绵;阴阳合德任自然,动静未分混沌体。 动作过程 面朝南,自然站立,两足平行,其距离以肩的宽度为准。两臂自然分垂两腿外侧,头正项竖。

双目平视,

精神内固,气沉丹田,澄心自滤,身心无为,气脉内和,松静自然(图1)。

技术要领

1.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o 2.精神内敛,思想集中,气息平和,心中无杂念。

3.体松涵虚,身桩端正,立身中正安舒,全身重量平均垂落在两足上。恭然而立,心静意定,身静无为。 注释说明

预备势即预备姿势。较早的太极拳老谱不立这一式名,后有立名为“无极势\或“太极势”的,其内 容主要包括:

1.调身松体。身体各部位忘情放松,调身可摆正身体各部分的姿势,使各种机能得到平衡,强化各种

腺体的分泌作用,从而达到对精神的有效控制。

2.调息自然。呼吸吐纳自然匀畅,调息以驾驭呼吸,使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增加肺活量,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促进胃肠的蠕动,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同时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 的机能。

3.调神人静。思想宁静,摈除杂念,物我两忘。调神是控制人的意识活动,使身体内部的器官臣服自

己的意志和身体免出起因于机体紊乱的多种疾病。调身、调息和调神三者相因互果,而人静为三者

之关键。太极修炼者,在“无极势”的静态下做好演拳前的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演练者避免突然进人太极 的行功状态,而出现精神上一时难以集中、心神不宁和心猿意马等现象。收势也以“无极势”结束,就不

至于草草收功,影响锻炼的效果。“无极势\的加盟克服了始乱终弃的弊病,从而使太极拳的锻炼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拳的全

部功夫不外乎“无极”和“太极”。“无极”也者,天地未分,混沌一体,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相对绝

对之可言,无始终对待之可名。就太极修炼者来说,从肉体到精神都处于“体无动静虚实阴阳之分、神无

物我方圆时空之感”的静止状态之中,而这种静止既非死定,亦非空定,而是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拳谚所说的“抱元守一”。抱者怀依也,元者根本也,自抱寓合,静为其本,动为其萌。 即是说,“无极”未分动静而孕育着动静,“无极\未分阴阳而孕育着阴阳。说明了“无极”

的静功孕育 了“太极”的行功。而太极拳行拳走架必须从“百骸松弛、节节贯穿”和精神内敛的“无极”静功状态,

经过意识能动作用,澄心自滤,消除一切紧张状态并激励颓废情绪,才能进人“太极\的行功状态,最终

又回归抱元守一的“无极\状态。

“无极\的基本要求是:真气内收,神不外驰,精不妄伤,心无旁骛,气不轻浮,阴阳合德,真相

不露,百骸松弛,节节贯穿。因此,必须用意识在体内进行检察,即通过所谓“内视\ “内听\或“观自在”的方式使人体从头到脚都各安其位和节节松弛。特别是脊柱,它作为人体的中轴支柱,上承颅骨,构成颅腔;前悬脏器,中附前后肋骨,构成胸腔;下连髋骨,构成腹腔和骨盆的后壁;又通过锁骨、肩胛骨与上肢相系,通过髋骨和下肢相连。

所以“无极”状态的预备势必须以脊柱为中轴支柱,将全身构架安排得当。头顶裆落,直脊垂臀,沉肩

垂肘,松腰落胯,使身体端庄中正,体松含虚,意含空洞,外形静若处子,内气动如灵狮,外示安逸,

内固精神。为进入“太极”的行功状态做好精神和肢体的充分准备,并贯穿整个行功过程。正如陈鑫 所说,“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太初以上,浑噩穆穆,混混沌沌,所谓大混沌者,即此时也。学者上

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穆

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日‘无极,象形也”’。所论甚是。然浑噩非仅

限无极之预备势,太极拳功深日久,身法、神气无有不和。静穆沉浑,松和圆融,刚柔互运,虚实渗

透,动静浑然,太极即周身,周身皆太极。

“无极”即预备势,多有主张舌尖轻抵上腭、舌尖轻轻上卷或舌舔上腭的,意念牛郎(舌头)织女(小

舌头)鹊桥(上腭骨)相会,以期沟通任督两脉,分泌大量唾液,吞咽人腹达到温养之效,这是一个不得

师承真传之误会。其实太极之修为原以松静为体,柔圆为用,道法自然,何须先做舌尖微卷轻抵上腭之举。

如舌尖人为渲染上抵,勉强上卷,势必导致舌根因用力而不能松然,舌根一紧,咽喉便处于紧张状态,气

脉关窍自然因紧张而闭塞,从而引发整个身心的紧张。

则阳气何以下?血脉何以畅舒?阴阳何以互济?气机何以浩荡?何来涓涓玉泉水?育我度长年。正确的方

法只须口齿轻合,舌身放松,自然平卧即可。待太极修炼至心意和调、经络疏通、血脉畅舒、气血融通、

内气盈足、脏腑平衡吐纳有序和阴阳贯通和合互济时,由于阴气阳气相引相吸而触发“鹊桥飞架\,即自发地

吸引舌头上抵甚至上贴腭骨。待太极行功收势,其气自下,舌头回复原状,一切自然而然。舌抵上腭不在太极行拳的初始,而在行功的过程,因人而宜、因人而易,要看各人的修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