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高炉大修推迟后生产运行保障措施方案(最终版) 下载本文

关于1#高炉大修推迟后安全生产运行的保障

方 案

为确保2014年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按照1#高炉原计划2月10日开始为期54天的大修推迟至12月份乃至2015年元月份实施(400烧结机大检修同步推迟)的工作计划。生产系统组织相关单位对1#高炉安全运行及400烧结矿保供的方案进行了讨论制定。具体如下:

一、1#高炉设备评估及保障措施 1、装料系统: 1.1存在问题:

气密箱布料器已到更换周期五年,现滑道、绳轮磨损严重,布料器旋转轴承齿轮异响精度较低,中心落料管、多段波纹补偿器及上下料罐衬板磨损量较大。

1.2保障措施:监护运行,利用月计划检修分步处理。 2、冷却系统 2.1存在问题:

高炉冷却壁烧损严重,截止14年1月9日1#炉共计损坏37块冷却壁,67处烧损点,损坏根数67根,占到总根数48%,且集中于4#-13#风口之间的炉身部。具体见附表:

2.2保障措施: 2.2.1高炉操作方面 A、选择合适冶强:

产量按2800~2850吨/天组织,适当控制冶强,坚决避免“开快车”的行为。氧气使用3000~3500 m3/h,氧气波动上限不超过4000 m3/h。

B、保障炉况稳定:

1#高炉在大修前,尽可能的落实“精料”方针,稳定炉料结构。 ①焦碳采用全一级焦碳,不使用焦丁。

②保证烧结矿入炉率67~70%,最大程度降低落地矿使用。 ③酸性料更变品种、配比≤2次/月。

④各类原燃料理化成分合理,严格控制锌负荷≤0.7Kg.Fe,碱负荷≤3.2Kg.Fe(不含燃料),钛负荷≤5Kg.Fe。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厂控标准。

C、稳定操作炉型:

①针对目前冷却壁漏水,造成炉墙结厚,影响炉况顺行,高炉适当发展边缘,处理炉墙结厚。

②炉墙结厚消除后,采取适当抑制边缘适当抑制边缘,发展中心气流。炉渣碱度控制1.1-1.15之间,保持渣皮稳定。稳定炉温,保持高炉顺行,避免崩、悬料发生。

③保证充沛的炉缸温度和良好的炉缸工作状态,[Si]控制0.35~0.65,铁水物理热≥1480℃。

④严格执行炉况管理制度,制度调整、萤石洗炉、风口面积调整必须得到公司级炉况管理批准后方能进行。

D、控制高炉休风:

①采购优质备件,使用好、保养好,降低备件损坏率。 ②延长检修周期,缩短休风时间,每次检修控制在16h内。 E、强化看水管理:

⑴在高炉周围道路设置明显标志,防止人员进入区域发生不安全事故。此项工作由1#高炉安全员负责。

⑵对于烧损水管根数较多的冷却壁架设外喷水,要求看水工每2小时检查一次外喷水冷却情况,防止喷水不均导致炉壳温度过高。并对烧损面积过大部位采用穿冷却棒处理。主要部位如下:

①烧损面积过大部位

位置 烧损面积 第四段 5.6m2 第六段 4.8 m2 第七段 4 m2 第九段 1 m2 ②冷却棒需安装数量 水管数目 安装冷却棒数量 16根水管 32个 共计 15.4 备注 烧损两根以上的位置,每根4

个 ⑶要求每2小时对风口区域及炉皮的运行状况检查一次,以及时发现问题。

⑷炉皮监控温度不大于120℃,加强监控,上升到150℃时要进行外冷,高炉应提前做好外冷水管备用。因煤气泄露严重,监测面积过大,对1#高炉本体采用无线炉皮监测技术和恢复水温差在线监测,以保证全方位监控。计划监控点如下:

①水温差在线监测需恢复点 位置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②炉皮监测点

位置 第四段每块冷却壁 5-8#风口上方 第六、七段损坏的水管 数量 16个点 8个点 8个点 数量 32个 8个 22 共计 32个 共计 62个 ⑸严格控制冷却参数,软水进水温度≤45℃,系统温差5-6.5℃,水压≥0.50MPa,高压水水压≥1.20MPa,常压水水压≥0.65MPa。若要调整必须经过卫厂长批准,炉况组长下令,由看水专业组实施。

⑹加强对漏水冷却设备的管理,在高炉减风、休风、送风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管理水系统,高炉应提前做好水系统的调剂预案。(此项工作由炉长与工长负责)

⑺每次休、复风前后均要对冷却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水漏入炉内影响高炉的正常生产。

⑻制定安全生产预案,发现炉皮开裂泄露煤气,立即减、休风,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

⑼第四、五、六段冷却壁损坏多,主要集中在西边及北边部位,在炉壳定点使用红外线测温观察,尤其是对6#风口上部每两小时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调度室。

2.2.2预案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