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汇编 下载本文

2013年江西省“菁英杯”创业基础知识竞赛

复习资料汇编

创业的概念

狭义的创业概念为“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

广义的创业概念是“通过企业创造事业的过程”,包括创建新企业和企业内部创业两方面。这里的组织形式泛指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组织机构一般是私营的,也不排斥官方的;既包括大型的事业,也包括小规模的事业。

可见,创业是创业者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整合资源去追求机会并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新创企业的类型

根据创业的动机及结果,新创企业一般有三种类型:生活方式型企业、薪水替代型企业及创业型企业。

生活方式型企业能够为企业所有者提供追求特殊生活方式的机会,同时提供的回报也足以维持企业所有者的生活。这些企业的所有者一般可以是健身教练、导游、及专栏作家等。这些企业一般不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并且这些企业一般都属于特定体育活动、特长爱好或者娱乐活动等领域。

薪水替代型企业能够提供企业所有者在其他普通企业中工作相仿的收入水平,包括干洗店、生活便利店、小餐馆、发型设计沙龙等的主人,成立企业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替代普通薪水,维持生计。这些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是一般的产品或服务,没有特别创新之处。

创业型企业是指那些创造并抓住机会,将新的产品或服务引入市场而成立的新企业。这类企业创造具有价值并且对顾客有重要影响的产品或服务。这种企业极具创新性,同时也具有发展的空间,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业。

这三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创业企业既是生活方式型企业又是创业型企业,甚至创业本身就是创业者的生活方式。

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与大企业工商管理行为相比,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①创业行为高度依赖创始人。工商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组织活动,大公司和相对规范的经营管理工作需要靠组织的力量来完成。创业活动则不同,特别是初期的创业活动更多地依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创业成败主要取决于创业者个人的禀赋,这基本形成为共识。

②创业行为常常面临资源的限制和约束。大多数创业者都经历了“白手起家”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拥有丰富的资源,也许就失去了创业的动力。其实,从区域情况看,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创业活动活跃的地区往往不是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地区,如创业活跃的温州恰恰资源匮乏、交通不便。

③创业行为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开展的商业活动。高度的不确定性伴随着创业行为。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给敢于冒险的创业者以机会,获取意想不到的利润。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典型的创业活动,改革历程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似乎“关关难过”,结果却是“关关过”。

创业的类型

①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necessity-push

entrepreneurship)被

定义为创业行为出于别无其他更好的选择,即不得不参与创业活动来解决其所面临的困难;机会型创业(opportunity-pull entrepreneurship)被定义为创业行为的动机出于个人抓住现有机会并实现价值的强烈愿望,创业有更好的机会。

②个体创业与公司创业。根据创业活动的发生场所和创业者的个体差异,创业分为个体创业与公司创业。个体创业主要指不依托于某一特定组织而开展的创业活动,而公司创业主要指已有组织发起的组织的创造、更新与创新活动,创业活动是由在组织中工作的个体或团队推动的。

③网络创业。也称互联网创业,是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创业的行为。网络的价值是巨大的,人们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有市场当然就有机会,就可以有创业行为。而且,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不受地理等自然条件限制等特点,而成为创业者关注的重要平台。

④衍生创业。从广义上讲,凡是从已有组织(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中产生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衍生企业。具体来说,衍生创业史指在现有组织中工作的个体或团队,脱离所服务的组织,凭借在过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独立开展创业活动的创业行为。

创业活动的功能

创业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或社会的财富绝大多数是由商业活动创造的。创业活动通过投资于生产性资本可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收入,为国家提供税收,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并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

创业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坎迪隆(Richard Cantillion)和奈特(Frank 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风险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路。纵观那些成功的企业家,虽然他们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做出了决定意义的决策。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

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但企业家努力成为蜘蛛人,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

敬业是企业家的动力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瑟夫〃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在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诚信是企业家的基石

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

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利润的活动,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欺诈”。

创业

精神的重要性

发展创业型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建设创新国家的必要前提。发展创业型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业生涯规划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着一种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与其他职业相类似,创业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种职业选择。在进行创业的职业决策时,也同样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人—职匹配理论是经典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之一,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人人都有选择与其特质相适应的职业的机会,而人的特性是可以用客观手段加以测量的。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其基本涵义在于当组织或工作情境满足个体需要、价值、要求或偏好时发生的匹配。 人-职匹配已成为职业选择的至理名言。在实施职业指导的国家,人-职匹配理论的咨询模式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从人-职匹配理论发展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模型(见图1-11):

图1-11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