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青岛出版社 下载本文

2.知道世界桥隧的历史发展与未来。 3.感受桥隧时代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重难点:

了解胶州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感受桥隧时代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胶州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视频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世界桥隧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播放胶州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通车视频资料。 2.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教师谈话:自古以来,海峡山川阻隔着人们的交往,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天然屏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迎来了桥隧时代。

4.小结: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开通对中国的桥梁建设具有很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整个青岛经济的发展。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吧。

二、桥隧带来新变化 (一)青岛胶州湾大桥 1.青岛胶州湾大桥

青岛胶州湾大桥,东起青岛主城区黑龙江路杨家群入口处,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一期工程)路线全长新建里程28.047 公里,(二期工程12公里。)

青岛胶州湾大桥(5张)其中海上段长度 25.171 公里,青岛侧接线 749 米 、黄岛侧接线 827.021 米 、红岛连接线长 1.3 公里。工程概算投资 90.4 亿元。 2010年12月22日青岛海湾大桥主桥贯通,大桥于2011 年6月30号下午14点正式通车。

(1)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图片、视频等。 (2)学生看后谈感受。

(3)学生交流自己参观大桥的所见、所闻、所感。

2.小结:“一桥飞架南北,两岸三地变通途”。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开通把青岛、黄岛、红岛3个城区连成一体,大大密切了东西海岸的联系,实现了胶州湾半小时经济圈的构想,形成了大青岛格局,也给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青岛胶州湾隧道

1.出示青岛胶州湾隧道图片,学生赏析:你知道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怎样建成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交流青岛胶州湾隧道的有关资料。

胶州湾海底隧道,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北连青岛主城区的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隧道全长约7800米,其中海底段隧道长约3950米。设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路线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3.探究其他地方的桥隧。 三、讨论总结体验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桥隧贯通犹如打通了经济建设的血脉,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插上了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3单元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 9、渔家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渔民特有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感受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探究渔家风俗人情,感受渔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3、感受世世代代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赖以生存的大海的敬畏。

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渔民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海的敬 畏。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渔民生活劳作的各种图片以及相关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各地渔民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播放音乐:渔歌

2、谈话:同学们通过这首渔歌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阅读教材的情境导入图,然后交流感受。

4、师述:从人类与海洋相约在地球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群人世世代代与海相邻、与海相伴、依海而居。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积淀下来的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让我们走进渔家,一起去探 访渔家风情吧! 二、看渔家生活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住在海边,你们了解渔民以前和现在的生活吗?让我们从吃穿住三个方面来探究吧。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整理。

3、学生分组汇报,师适时出示图片资料,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各地渔民各具特色的居所、服饰

和饮食风俗以及形成这些特有风俗的原因。 【靠海吃海】

信息链接: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旧时生活不易,粮食短缺,粮贵鱼贱,渔民靠海吃海,鱼变成了渔家的主食,随之形成了别具风味的饮食文化。出海打渔成了渔民的主要生产方式, 海产品是其主要经济来源。 渔家吃饭的讲究 筷碗谐音“快完”,所以筷子不能放在碗上

渔家忌讳一个“翻”字,吃鱼不能翻鱼身,也不能说带“翻”的字 【海边霓裳】

由于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不同,各地渔民的服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惠安女头皮花头巾, 戴金色斗笠,

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 下着宽大黑裤。

这种服饰是他们临海生存

的需要,传递给我们的则是人类与自然相处所表现出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风情住宅】

渔民的住宅具有鲜明的特点

山东半岛的海草房通常用石头做建房的主体,用海草盖房顶。石头、海草资源比较丰富,容易获 取,而且坚固耐用,即可防御台风、暴雨,又可防潮防腐,夏日祛暑,冬天防寒。 随着社会的发展,渔民的住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访渔民出海

1、 自古以来,渔民以海为生,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常用的渔具吧! 2、图片出事有关渔具,交流它们的用途。 3、谈话:渔民把造船称为“排船”,并且在船头上画“船眼”,这是为什么呢? 阅读“船眼的传说”, 了解有关知识 船眼的传说

船眼对渔民的特殊意义 4、

渔家号子:渔家号子是广大渔民在生产劳动中自然而然产生的通俗音乐,是广大渔民在与风浪搏 斗的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民俗。分为摇橹号子、划船号子、拉船号子等。 5、视频欣赏:拉网号子、摇船号子。

6、喊一喊,实践体会渔民与风浪抗争的精神风貌。 7、交流渔家俗语的意义,并补充积累。

8、提出问题:通过了解渔民的劳作,你们有什么感受?交流,谈自己的体会。 四、观祭拜海神

1、过渡:中国渔民的祭海活动丰富并且带有神奇色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播放不同祭海场景

3、学生观看后组织交流感受。

4、学生交流自己查阅资料或经历过的其他有关渔家祭海的风俗。 5、

总结:一条渔船一家人,风里来雨里去,追随者鱼儿在海上游弋。海风】海韵伴着海上生活,日光、月光和着海上渔歌。渔民们以其勤劳和智慧活跃在蔚蓝的大海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创造了独特的渔家风情。

五、讨论总结体验收获 课堂实践作业:

学习领略了渔家风情,同学们感受了世世代代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你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或者

有什么感想,可以通过一段话或者一首诗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10、蓝色诗卷 活动目标:

1.学生感受大海的美,让学生用诗的形式把美的感受表达出来,达到景色美与语言美的统一。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大海美的熏陶。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重难点:

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大海美的熏陶。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大海的诗歌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大海的诗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课

1.ppt出示:大海之歌。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3.教师谈话:人类与大海息息相关,人们热爱大海、赞美大海,让我们走进蓝色诗海,领略与海有关的诗歌吧。

二、诗海泛舟 (一)古韵

1.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泛舟”中的2首诗歌。 2.分小组感情诵读这2首诗。

3.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4.小结:古人很早就开始描写大海了,大海有广阔的胸怀,致千里,纳百川,在诗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大海的博大,也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海的热爱。

5.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与海有关的诗词?(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篇

1.教师出示共同阅读“诗海泛舟”新篇中的2首诗歌。 2.分小组感情诵读这2首诗。

3.组内学习《海》《波浪与海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4.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5.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6.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7.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从诗歌中得到收获。

三、妙笔生花

1.把自己想对大海说的话写成一首小诗或一段散文,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3.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四、讨论总结体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