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全文一共有8个小节,它借诗歌的形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3.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4.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具体情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情分析:我校虽属于农村小学,但如今农村的经济条件也飞速发展,孩子们年龄小,

对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会相对困难些。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

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课件,出示深圳的图片。教师配乐解说:)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想,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在舒缓、动听的乐曲中,课件出示美丽繁华的深圳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一情景导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揭示课

题后,抛出“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这一开放性问题,创设了积极的思维氛围。这样,在课始,学生就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研读课文,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轻声读课文,思考: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 2.谁能说一说,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

3.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4.学生汇报。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5.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6.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7.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茅屋低矮破旧、 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8、指导朗读。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的第一、二节。(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三、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 贫穷落后)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过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第4~7小节。

(1)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通过读,自己知道了什么?读后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你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个小节的朗读。)

(3)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村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指名朗读第4小节,评价。

(4)是啊!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宽敞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宛如人间的天堂??村庄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5)你能不能把自己想象的内容模仿这一小节的句式再写几句。(略) (6)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 5.教师过渡: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学习第5~7小节: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交流后回答。

(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充实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别人吧!在小组里尝试读一读。

(5)指名同学读、赛读、引读、配乐读。

6.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1)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引导学生想象深圳人(自己)的现在─将来,加深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7.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感知课文时,我特别重视朗读的训练。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读、轻声读、想象读、默读、赛读、引读中探究、感受村庄的巨大变化。这样,教师减少了许多烦琐的讲解,学生乐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朗读训练也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教师激情总结:是啊!无论是经济、城市建设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似乎只在一夜之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蜕变成了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繁华城市。深圳是现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奇迹,一个缩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话!那么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

2.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歌唱的是邓小平和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也许深圳以及其他城市乡村,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春天,去聆听春天的故事吧!齐唱歌曲。(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了解,我在课末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哼唱歌曲《春天的故事》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歌曲中所歌颂的人物——邓小平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学生热情高涨,情感达到了高潮,由此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作业:

(1)阅读《中国一日》,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找找“变化”。

【设计意图】作业环节特别设计阅读新闻《中国一日》以及找找身边的“变化”。这样做既实现了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又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地体会时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