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下载本文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

文言虚词练习(一)

而:A连词,表并列; B连词,表递进; C连词,表承接; D连词,表转折; E连词,表假设; F连词,表因果; G连词,表修饰; 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人非生而知之者( ) 14.去今之墓而葬焉( )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4.抱明月而长终( ) 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17.潦水尽而寒潭清( )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18. 酌贪泉而觉爽( ) 7.赂秦而力亏( ) 19.忽然奔腾而澎湃( ) 8.穷山之高而止( )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21.内外多臵小门墙,往往而是( )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22.而母立于兹( ) 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24. 既而儿醒,大啼( )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 )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 )思也。三思而( )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 )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

文言虚词练习(二)

何:A疑问代词,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 B疑问代词,作宾语,“哪里”“什么”;C疑代,作定语,“什么”“哪”; D副词,句首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 E副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 F复音虚词“何如”,表疑问或反诘语气; G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9.是何故也?( ) 2.大王来何操?( ) 10.今日之事何如?( ) 4.其间旦暮闻何物?( ) 11.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 12.何以伐为?( ) 6.徐公何能及君也?( ) 13.童子何知。( ) 7.开国何茫然!( ) 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1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如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徐公何( )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 )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 )也?其所据何( )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 )其大也!然何( )人能忘情耶?何( )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 )如?

文言虚词练习(三)

乎:A语助,表疑问语气; B语助,表揣度商量语气; C语助,表反问语气; D语助,表感叹语气; E语助,用在句中表停顿,无义; F介词,“在”; G介词,“对(于)”“向”“给”等; H介词“比”; I介词,引出宾语,不译。 J形容词词尾。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2.儿寒乎?欲食乎?( )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 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 9.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 1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

6.宁赴湘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 )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而王胡为乎( )如此好乐?若恢恢乎( )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 )?

文言虚词练习(四)

乃:A副词,“于是”“这才”; B副词,“却”“竟然”; C副词,“只”“仅仅”; D人称代词,“你(的)”; E判断词,“是”“就是”。 F.固定句式“无乃……乎”,意即“恐怕……吧”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5.其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6.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7.臣乃敢上璧。( ) 4.项王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二、下列句中的 “乃”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A.而后乃今培风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家祭无忘告乃翁

2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 )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 )不得已而谢。

文言虚词练习(五)

其:A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B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C指示代词“这”“那” D指示代词“其中(的)”; E连词,“如果” F连词,表选择关系“是……还是……”; G句中语气词,表猜测; H句中语气词,表反问; I句中语气词,表祈使(或商量); J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K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其皆出于此乎? ( ) 3.虽九死其犹未悔( ) 1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4.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 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14.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6.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1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7.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只十有一月尔 1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17.何其衰也( ) 9.其若是,孰能御之?( ) 1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10.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 极邪?( )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舎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 )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 )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 )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 )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 )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 )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 )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 )一二。其( )是耶,其非耶?其( )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 )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文言虚词练习(六)

且:A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 B连词,表并列; C连词,让步假设,“尚且”“即使”; D副词,“将要”; E副词“姑且、暂且”。

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3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6.且庸人尚羞之。( ) 2.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 7.若属皆且为所虏。( ) 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9.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 5.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

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且将就时意,怜取眼前人。

A.不出,火且尽。 B.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C.吾攻赵,旦暮且下 。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三、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存者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 )委政非人。则李唐且( )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且( )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文言虚词练习(七)

若:A“如同、像、(引申“比得上”); B“你、你的”; C表近指,“这样、如此”; D连词“假如,如果”; E连词“与、和”; F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至于”; G;“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臵的意思; H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 I海神的名字。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 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 7.吾儿,久不见若影。(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8.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9.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 3.为蛇将若何?( )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11.以为莫己若者。( ) 5.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 ) 12.望洋向若而叹。( ) 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辈得无苦贫乎。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若( )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 )人之思,若( )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 )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 )龙之一爪也。若( )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文言虚词练习(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