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1.1.
指导思想
(一)整体部署,分类实施
以省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实施。各系统根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建设某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能服务项目信息系统。
(二)统一标准,统筹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业务规范和信息标准,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制度建设。注重与医药卫生等其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
(三)软硬并重,务求实效
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到规划设计具有前瞻性,具体建设注重实用性,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及“互联网+”相结合的建设及运行长效机制。 5.1.2.
技术原则
(一)技术先进性
系统设计采用当前先进稳定的技术,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考虑到中国国情,系统不仅满足现有的需求,也抓住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系统设计需满足大并发量的事务需求。
(二)安全性
-22-
保证数据不被非法入侵者破坏和盗用,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系统应选用可靠性高的产品及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三)可扩展性
在软件方面,采用组件化设计原则,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组件构成不同规模的应用系统:保持系统核心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系统扩展功能和系统升级。在硬件方面,在关键的服务器之间应采用集群技术,实现高可靠性。系统能够支持主流的多种硬件平台,在多种平台上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硬件进行扩展时,可以通过提高硬件配置,就能达到平滑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适应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
(四)易操作性
系统以浏览器作为终端用户界面,界面布局和导航风格简单一致,对用户输入错误,应尽早发现和提示。操作人员只需简单的培训,即可用键盘和鼠标独立完成各类日常操作。
提供完善的基于HTML的帮助文档,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帮助文档。
个性化的界面设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习惯,自定义菜单。 (五)开放性
系统支持各个层次的多种协议,支持与其它系统的互通、互联;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软件、硬件均应符合相关的业界标准,不同厂商开发的系统应保持统一的业务功能、统一衡量标准。
(六)可维护性
-23-
系统应易于修改,对某一个服务系统的修改,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应易于扩展,新增服务时要求对系统做尽可能少的修改。系统应具有远程维护能力。软件系统应尽量避免客户端的安装和维护。
(七)可移植性
系统应能够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就能够运行在各种主流的操作系统上。系统应支持标准的商业浏览器如Microsoft Explore(6.0版本以上)。
(八)保密性
系统的建设要符合某省卫计委及其他单位有关的安全保密规定。
5.2. 建设目标 5.3. 建设内容 5.4. 总体设计方案
5.4.1.
研究多源大数据语义获取与融合
针对云环境下大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以最大化数据质量为目标,从数据的语义获取为核心,研究大数据的可用性及评估模型,为从高质量数据中云分析及挖掘有效知识而提供来源保证。本项目将对多源大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多源大数据可用性特征及评估模型,研究大数据中实体识别技术以及评估推理模型。具体内容包括:
-24-
图 5-1 多源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框架
5.4.2. 研究语义感知的多源大数据存储及查询技术
数据本身重要,但表达数据语义的元数据,如来源、时间、概率等对正确处理数据同样重要。高效的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方法不仅要求对数据及其元数据本身进行规范存储,同时要求能够适应对数据的高效处理。本项目中拟从描述模型、存储框架、索引技术及查询处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25-
第六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6.1. 健康大数据框架设计
6.1.1.
业务框架
图6-1 业务框架图
在强化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协同共享基层上,建立包括全员人口数据库、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的健康大数据库,打造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健康大数据平台,利用健康大数据平台对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整合与挖掘分析,以数据安全为原则,满足不同主体对健康信息的需求。 6.1.2.
数据流程
图6-2 业务数据流程图
通过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从社区、妇幼保健、疾控、卫生监督、计划免疫系统、血站、医疗机构以及电子政务中心、公安等外部信息系统中获取居民个人信息、健康档案信息、体检信息、诊疗信息、处方与医嘱信息、检查检验信息、医学影像信息等数据,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绩效考核、医疗卫生信息监管;为广大的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为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与互认、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的医疗卫生协作。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