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杨青山 下载本文

B独立后:重工业,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主要工业区及城市

a胡格利河区(加尔各答):麻纺,机械;

b孟买-浦那区(孟买):棉纺,炼油,机械,电子; c艾哈迈达巴德-巴罗达区(艾哈迈达巴德):棉纺,油脂; d焦达纳格布尔高原区(兰契):电力,重型机械,化工; e马德拉斯-班加罗尔-哥印拜陀区:电子,航空,电机。 11、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A储量和生产量的高度集中性; a石油储量:925×108t(占世界65.3%); b天然气储量:52.52×1012m3(占世界35%); c海湾八国储量占西亚99%。 B原油贸易比例高;

a2000年出口8.4×108t(占世界产量的75%,占出口量的50%); b出口地:日本、西欧、美国、亚太(图); c运输途经:海运(海港,管道)。

C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能源→经济增长)。 一至六章补充:

1、冰川对地表的影响有哪些:

均衡作用、海平面升降、侵蚀和堆积作用,冰盖区外的黄土堆积、改造河流水系、生物种群迁移和选择性灭绝。 2、世界洋流垂直分布模式:

高压与低压中心、洋流交汇或交界形成的上升流下降流或涡旋: A 赤道洋流交界区; B 东西岸冷暖流交汇区;

C 副热带高压区的下降流:夏威夷、亚速尔; D 副极地低压的上升流:阿留申、冰岛; E 极地东风带和西风辐合环流。

3、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

交通运输、生产空间、通信和电子输送空间、储藏空间、娱乐设施空间。 4、简述印度农业的基本特点。

A 耕地面积大、质量高:16175km2,占亚洲32.7%; B 技术革命:独立后的“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 C 农业规模仅次于美中,居世界第三位; D 种植业占绝对优势,且以粮食种植为主。 第七章 欧洲

1、欧洲地形与气候的基本特点 1)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A地势低平,平原广阔:东欧平原、中欧平原、西欧平原;平均海拔最低

B地形结构东西差异:东部以平原为主,西部地形复杂,南北差异: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北带是西欧平原、中欧平原、中南带是中欧断块山地及其间的低高原,南带是阿尔卑斯山系及其间的高原平原。 C冰川地貌广布: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中心)、冰川堆积地貌(冰川边缘)和冰水地貌、风成沉积(黄土地貌)、冰后期均匀隆起。 2)、简述欧洲气候的基本特征

温带性 (纬度地带性)、海洋性(经度地带性)、典型性(温带海洋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

2、欧洲各自然地理区的主要特征 A北欧区:冷湿

B西欧区:强烈海洋性,潮湿 C中欧区:温和大陆性,湿润 D南欧区:冬雨夏干五) E东欧区:大陆性,平原景观 3、试述欧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A 民族语言成为世界性语言

B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生产管理技术逐渐扩散到全球,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

C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扩散到全世界;

D 生活方式、宗教、体育、音乐、美术~~~~~ 4、简述欧洲政治与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 欧洲共同体(6——15国) 经济互助委员会(6——10国)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7——33国) 中欧自由贸易协区(4——13国)

欧洲联盟(1993年)市场、货币、外交政策、司法、警务方面的合作。 5、英国和日本的工业布局的差异性 详参日英对比

6、法国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 1)自然条件

A地形平坦:平原丘陵为主

B气候多样:多样性(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 C自然景观:阔叶林和硬叶林

D水系完整:源自中央高原的辐射状水系 + 运河 E能源矿产资源贫乏:洛林铁矿和煤矿 2)经济特点: A发达的农业

a农业地位(占GDP 4%):欧洲第一农业大国,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b原因: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农业现代化;③欧洲联盟农业政策 c农业专门化生产区 巴黎盆地:集约化农业区

布列塔尼和诺曼底丘陵区:集约化畜牧业区 西部河谷和地中海沿岸:葡萄和园艺作物种植区 中央高原:林业、养羊业和肉牛饲养业 B发达的工业

a完整的工业体系(占GDP 25%) b工业布局:集中在塞纳河-罗纳河以东(图)

大巴黎-下塞纳工业区(巴黎,勒阿弗尔) 罗纳-阿尔卑斯工业区(里昂,格勒诺布尔) 马赛-贝尔-福斯工业区(马赛) 诺尔-加来工业区(里尔,敦刻尔克) 面积(%) 人口

就业人口(%) 农业结构 工业结构

7、德国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 1)自然条件

A地形:平坦,三大地形单元

B气候: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大陆性气候 C水系河网密布,自南向北流

D矿产资源,煤炭 :易北河 鲁尔区 铁矿石:布伦瑞克 2)经济特点

A欧洲经济的“火车头”

a欧洲实力最强:GDP 4.2万亿美元,人均5万美元(2010年);世界第四,欧洲老大。 b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具有带动作用: 联邦德国是欧洲共同体的主要推动者; 保持与中东欧国家密切的经济贸易来往 B强大的制造业

a世界地位: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工业大国

b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机床); 电子电气工业:西门子、奔驰 ;

汽车制造业:奔驰(斯图加特)、大众(沃尔夫斯堡)、宝马(慕尼黑) 东部 50.6 2/3 70 种植业为主 钢铁、电力、机械、汽车、纺织、尖端工业 西部 49.4 1/3 30 畜牧业与种植业并重 轻工业为主

化学工业:赫希斯特、巴斯夫、拜耳

c布局:大分散小集中(慕尼黑、斯图加特、柏林、纽伦堡等) 8、鲁尔区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著名工业区?

地位: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之一

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 9、俄罗斯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 1)自然条件 A地形:东高西低

B气候:亚寒带大陆性为主,大陆性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C河流:河流密度东少西多,水能东多西少 D自然景观:针叶林为主,森林资源的宝库 E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铁、油气。 2)经济特点 A工业地理 a完善的工业部门

b工业结构:能源、冶金、机械、化工、森工、建材、轻工与食品等 轻工业落后(二元化工业结构):不足1%

c主要工业区:西北工业区(圣彼得堡);中央工业区(莫斯科)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新西伯利亚) 乌拉尔工业区(车里雅宾斯克、叶卡捷琳堡) B农业地理

a耕作业与畜牧业并重(43∶57)

b耕作业:粮作(麦、马铃薯):森林草原带、草原带; 经作(甜菜、亚麻):东欧平原。 c畜牧业:种植业及其北部。

农业地域类型:北部放牧业地带,中部农牧业地带,南部放牧业与灌溉农业地带 3)交通运输地理

A东部: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铁路)

B西部: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辐射状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公路) 4)经济联系

A内部经济联系 自西向东:工业设备、技术、劳动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