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习报告河海大学 下载本文

应厂内的生产过程和厂区安全实时监控,确保生产工艺运行和生产安全。

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万M3/日,雨季为30万M3/日;设计进水指标COD:300mg/L,BOD5:150mg/L,SS:200mg/L,TN:40mg/L,TP:4mg/L;出水指标国家一级B标准:COD:60mg/L,BOD5:20mg/L,SS:20mg/L,NH3-N:8-15mg/L,TP:1.5mg/L,国家一级A标准:COD:50mg/L,BOD5:10mg/L,SS:10mg/L,NH3-N:4mg/L,TP:0.5mg/L。 1.5 总结

通过两小时的参观实习,我对污水处理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的原理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形象,也更加牢固。这次实习使我从实践应用的角度认识到了污水处理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有些污水处理的车间气味十分难闻,我们只待了小会儿便很难受,而工作人员不戴任何防护措施就在里面辛勤操作,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环境,使我深深体会到他们为城市污水净化所做的牺牲。总体来说,这次实习给了我很多在校园、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感谢老师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极具实践意义的参观机会,也感谢几位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 2、 玄武湖 2.1 概况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城中,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既为生态修复起作用,又是绝佳的风景。

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502公顷,水面约378公顷。玄武湖西、南两面紧邻明城墙,西以玄武门、南以解放门为出入口。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南北长2.4km,东西宽2.0km;湖底质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北部与护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 2.2 生态功能

玄武湖对于整个城区的调蓄洪水十分关键。紫金山上以及周边的雨水全部通过3条位于东侧的泄洪沟进入玄武湖,玄武湖水再通过珍珠河、金川河、东西十里长沟进入长江。每年5月份进入汛期时,玄武湖就开始放水降低水位,为紫金山的泄洪腾挪容量。玄武湖良好的地质景观和植被条件,也使它成为着名的观光游憩场所。 2.3 水质状况

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湖水水质偏碱性,湖水中磷、氮等营养物质偏高,非常适合蓝藻的生长。

早前建设玄武湖隧道和九华山隧道时,为方便施工、节省成本,将玄武湖水抽干,连同湖水一起被抽掉的还有湖内的河蚌以及螺蛳,这些生态链都是维系湖内水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另外工程完工后在湖底遗留了大量垃圾。这些可能是导致湖中水草疯长的原因。 2.4 生态修复措施

要根治蓝藻实现湖泊的彻底治理,必须实行生态治理,在外部污染源控制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通过种植水草放养鱼类等措施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玄武湖生态治理工程是在采取了截污、清淤、引水和内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引种优质速生的水生植物、鱼类重建和恢复湖泊的良性生态系统,达到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的目的。 2.4.1 清淤工程

玄武湖最近的两次清淤,分别是2001年玄武湖隧道配套工程北湖清淤10万立方米和1998年玄武湖清淤80万立方米且这两次只能算局部清淤,采用的方法是排水作业,即将淤泥和湖水一起抽出,过滤掉淤泥,将湖水重新放回。

而玄武湖西南湖和东南湖有近20年未进行过湖底疏浚,淤泥深度自0.5米到1.5米不等。另外玄武湖隧道和九华山隧道施工时,虽清除了玄武湖部分底泥,但覆水后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增长很快。此次清淤主要靠重力式抓斗挖泥船作业,少量是吸铰式挖泥船,平均清淤0.5米,玄武湖的水深平均将达到1.6米,不封园也不影响游客,预计清淤面积达81万平方米,需要清走淤泥约40万立方米。4月底前完成西南湖清淤,6月底前完成东南湖清淤。

挖出的淤泥通过运输船运送至菱洲中转码头,再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翠洲门

外临时堆置场装车外运,所有运输淤泥车辆均不从景区进出,城市道路也只使用玄武大道,尽可能减小对景区和城市交通的影响。

抓斗挖泥船正在作业

2.4.2 雨污分流

玄武湖主要入湖沟渠收纳的主要是锁金村地区和紫金山地区的雨水和污水。目前,入湖沟渠主要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但是,该系统并不能杜绝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当雨量较大时,会发生管渠溢流。溢流的混合污水不仅含有部分旱流污水,而且夹杂有沉积在管底的污物。所以,溢流的混合污水一旦直接排入水体就会对湖泊造成极大的污染。

2008年底,南京对锁金村地区开始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玄武湖以北、中央门以东至紫金山11.23平方公里区域内,地下管网全部更换。这是南京首个雨污分流试点地区,从每幢居民楼的地下开始改造,原有的雨污合流管道将只承担雨水收集功能,另建一套污水收集管道,将截留的污水输往污水厂集中处理。从2010年开始,污水不再泄入玄武湖。 2.4.3 引水工程

大约在10年前,南京市实施了引入长江水冲洗玄武湖的工程,但是按当时的设计只有一根管道通向玄武湖,相对独立的西南湖受影响有限,今年与玄武湖清淤同期进行的水下铺设管道工程,相当于引水入湖工程的后继项目。该项目在主水管上再接一根水管,直接通向西南湖。引水冲洗之后,将增加湖水的流动性,让湖水更活更清,水质提升。

据介绍,玄武湖引水主要由上元门自来水厂完成,此前平均每天从长江引水大约20万吨。长江水经过简单沉淀,引入玄武湖。在玄武湖中转后,经玄武湖中转后流入武庙闸、太平门闸,然后通过一系列泵站、闸门调度,再将河水引入内秦淮河,最终进入外秦淮河,回到长江。另一路经内金川河、护城河、外金川河进入长江。 2.4.4 生态恢复

引进强势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或老菱等,通过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以改善玄武湖水环境和景观。荷花和老菱,都是在生态链中比水草“强势”的水生物,引进后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草的数量和生长速度。并且荷花和老菱更具“景观性”,

即使大量地存在于湖中,也不会破坏玄武湖的景致。

从2007年开始,每年1月份左右,玄武湖管理处都会往湖里投放鱼苗,以保持水体生态平衡。鱼苗以白鲢鱼和草鱼为主,都喜以水草为食,它们于湖底的“安家落户”将有益于控制湖内水草数量、抑制水草生长速度,并改善玄武湖水体生态环境。

另外湖中有专门的打捞船负责清理水草和游客扔在湖中的垃圾。 2.5 总结

玄武湖的生态修复工程,如引水冲洗、环湖截污、清淤和引种等,水质明显好转,但是蓝藻爆发却也甚是频繁。因此治理的背后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其实治理工程本身是合理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引水工程变成蓄水工程,造成的结果是湖中的营养物质并没有随着放水而流走,依然聚集在湖中,给蓝藻的爆发提供了条件。另外,清淤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也可以同时实施。譬如,在清淤施工期间,除了用输泥管道这种方式外,也可以结合运用生态工程的方式。如在湖中建立浮床或浮岛,并在浮床或浮岛上面栽上观赏性的植物或经济植物,该类植物在水中生长根系发达,可强力吸附悬浮物,吸收氮、磷营养物质等,在不同的季节栽培不同的水培植物,四季发挥净化功能,也能达到清淤的功效。

3、 黄浦江、外白渡桥、苏州河 3.1 挡潮水闸

苏州河是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段的俗称。发源于太湖瓜泾口,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54公里。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

外白渡桥的两侧是上海市主要的2座挡潮水闸,分别为吴淞路桥水闸和苏州河河口水闸。实习只参观了苏州河河口水闸。

苏州河河口水闸在金山路与黄浦公园中间,闸与河同宽,是目前内地唯一一座单跨净宽超百米的水闸。水闸结构全部布置在水面之下,通过调节闸门高度,顶部溢流可形成小梯度瀑布。同时水闸可实现双向调水,为苏州河水质进一步改

善奠定基础。原来的吴淞路桥水闸只能单向挡水,即只能引导苏州河水入黄浦江。而苏州河河口水闸可实现90度灵活闭启,在黄浦江涨潮时将江水引入苏州河,能够改善苏州河干流及支流水质。

苏州河河口水闸还将防汛和景观功能合而为一。水闸顶端高度为海拔6.26米,比吴淞路桥水闸高出40厘米,可以抵御黄浦江千年一遇的潮汛。河口水闸启用后,苏州河景观水位提高了近一米,彻底改观了以前“船上看不到岸上,岸上看不到水面”的状况。河口水闸的启用,使外滩源临河的岸线可以按照内河标准建设防汛墙,为亲水岸线提供了安全保障。 3.2 总结

个人觉得苏州河河口水闸的修建首先是起到了很好的防汛防潮功能,由于苏州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大潮汛对沿河的居民存在潜在的危险;其次上海市对苏州河进行环境改造,需要对河道进行冲洗,水闸起到放水和排水调节之用。通过综合调水,改变了苏州河因涨、落潮造成的河水回流,让河水变成由西向东单向流动,从而充分调用上游相对清洁的水源,这对改善苏州河水质发挥了显着作用。最后由于苏州河环境改造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禁行,水闸可有力控制船只的进出。

苏州河河口水闸(开启) 苏州河河口水闸(关闭)

4、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报告 4.1 当今环境热点问题

首先仵教授介绍了当今世界的十大难题,气候变化、能源、环境、水资源等,这一个领域都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如能源研究需要考虑水资源-环境-经济-能源耦合问题;所以他认为当今科学研究表现为3I(Interdiscipline, Interaction, Integration),Interdiscipline为交叉学科或跨学科,Interaction是互动或相互作用,Integration为综合或集成。即学科交叉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主旋律。然后他讲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出了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数据图直观展示,可明显看出亚洲生态足迹高于其他地区。其后,仵教授又详细分析了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和土壤——地下水的修复手段,专业性极强,有些没怎么听明白,不过教授很擅长从生活角度切入科学问题,如转基因食品除了转基因本身的问题,还有土壤、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