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设备基础土建施工组织设计(DOC 74页) 下载本文

6.4.1.3钢筋工程

(1)原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原材料进场后,应分批、分型号堆放整齐,根据质量证明书查看其标牌是否有误。并对每批钢筋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加工前,由专职钢筋翻样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标出钢筋料单,经技术员复核后,交钢筋作业班组。

(3)技术员根据钢筋料单,及时填写钢材跟踪单,全过程控制钢筋的进场数量,试验结果,并统计钢筋接头数量,以确定试件取样组数。

(4)钢筋工程施工必须遵循先翻样后下料的原则,配料表必须经过审核。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加工时要注重钢筋接头的位置应严格按规范要求错开,并保证间距,成品钢筋分类堆放,并设置鉴别标识牌。

(5)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先进行试焊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由质量员逐根检查焊接质量,按规范要求随机抽样做试件,保证焊接质量。

(6)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以设计和规范要求为准,各部位的保护层垫块用高强水泥砂浆制作,制作时预插铅丝,使用时可同钢筋绑扎。

(7)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质量员要及时组织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8)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6.4.1.4混凝土工程:

砼由现场搅拌,罐、泵车运输浇筑。

浇筑从一端开始采用逐层逐段向前推进的方法,分层厚度以500mm左右为准。控制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连接时间,避免出现冷缝。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砼振捣应按每层、每段顺序排列,向前推进,每点振捣范围不大于700mm,振捣时间大约在20~30秒左右,使砼表面出现水泥浆,不再出现气泡和下沉为准,操作时要快插慢拔,不得振捣不足、过振或漏振。

由于烟气脱硫土建工程中基础砼工程中大部份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从混凝土

的搅拌至养护必须要严格控制,

砼的组成材料:使用粗骨料、掺加粉煤灰掺合料、掺UNF-3B缓凝高效减水剂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选择较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避开热天浇筑混凝土,对浇灌量不大的块体,安排在下午3时以后或夜间浇灌;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慢降温,充分发挥徐变待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避免暴晒,冬季采取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采取长时间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效应”

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情报信息化施工,控制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30℃内,表面温差和基层底面温差均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温度梯度和温度不至过大,控制有害裂缝出现。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均匀上升,避免过大高差,及时回填土,避免结构侧面长期暴露;

避免降温与干缩共同作用,导致应力累加。采取及时回填土,避免结构侧面长期暴露,同时尽快搞好防水设施,使地下水位上升,预防在降温最危险期内产生过大的脱水干缩和湿度变化;

采取“采取双控计算”措施,控制结构温度收缩应力在允许范围内,即在施工前按施工条件和拟采取的防裂控制措施,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缩应力,当超过该龄期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调整所采取的措施,使应力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根据实测温度和温度升降曲线,计算每阶段降温时,混凝土的累计拉应力,当大于该龄期的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采取保温养护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在25℃范围内,使其缓慢降温,提高弹性模量,充分发挥徐变待性,使各阶段降温时混凝土的累计拉应力小于该龄期混凝土允许的抗拉强度,以控制裂缝出现。

在砼浇筑过程中还应按要求测定砼坍落度、入模温度、大气气温等基本数据,并如实填写,在砼浇筑前下测温探头用于测量混的内部温度,前七天每二个小时测一次,七天以后六个小时一次,并填写测温记录表。 测温点见附图(一)

砼浇筑完毕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并保湿养护,在低温情况下增减50厚岩棉进行养护。

6.4.1.5铁件制作、安装工程:

铁件加工要充分的平整,焊缝高度和宽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使其能够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对于较长铁件要分段加工,且校平,做好标识后运至现场。

预埋件安装前画好十字中心线,再依据中心线进行安装固定,安装后应检验其位置及标高是否准确。基础侧部铁件安装,可在钢筋绑扎完毕,找正后进行。由测量测定标高位置,再由测量基准线确定平面位置,绑扎在钢筋上。在侧模支设找正完毕后,使其紧贴模板面,点焊或定制在模板上。

基础顶部铁件安装,在确定标高、位置后,要用水平尺找平,辅助Φ14钢筋架起,利用钢筋支架或顶筋焊接约束。 6.4.1.6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安装;

地脚螺栓安装可用角钢或槽钢焊接组成固定框(角钢、槽钢型号可根据螺栓重量和固定框高度确定)来固定,固定框底部与地锚焊接生根,框体辅助斜拉稳固,螺栓底部用角钢焊接夹紧,上部用钢板按照螺栓位置、直径钻孔,再将钢板调正焊接在固定框上。

螺栓的校正:以图示螺栓的平面位置为依据,在钢板上钻孔,要求圆孔的误差不大于1mm,在钻孔的钢板上划出十字中心线,使十字中心线与控制尺寸线重合,再将螺栓与锚固架焊死,严格控制其螺栓的安装精度。在检查验收前固定板可做成可调式,验收无误后再焊牢。预埋件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6.4.2沟、池施工方案: 6.4.2.1模板工程:

根据清水砼与饰面砼的区别确定选择组合式定型钢模板和复合木模板,根据结构尺寸组合拼装。

对于敞口沟、池,底板与侧壁应同时施工,不留水平施工缝,模板一次性整体支设;对于封闭式沟池,应在侧壁距底板顶面大于300mm位置留一道水平施工缝,这样模板需要两次支设才能完成整体模板工程。

沟道侧模加固采用M12对拉螺栓间距为450×450。螺栓杆中部应设止水环,止水环采用-2×30×30钢板,与M12对拉螺栓沿接触部位周边满焊无缝隙然后再进行加固。 侧模加固方法同基础

沟、池顶板采用φ48×3.5钢管做支架,支架由立杆、小横杆、纵向拉杆及斜拉杆组成,立杆间距○a1500布置,小横杆端部套顶丝,可用来固定沟池内侧模板。

由横杆上按纵横方向铺设100×100木方,横方间距1500mm,纵方间距不大于750mm,再将顶板底模板铺于其上,形成板底模。 6.4.2.2沟、池地下防水、隔离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抗渗砼浇筑和橡胶止水带接缝;侧壁水平施工缝也要根据接缝要求处理。

采用300mm宽标准橡胶止水带,先施工段必须将中间圆球漏至外面,使圆球中心居于留设缝的中心线。橡胶止水带采用粘接技术,要求接头不得在转角位置,粘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粘接用108建筑胶,在将粘接位置凹凸面切除、刮毛后满涂、压实粘接牢固。

沉降缝在用橡胶止水带连接后,所留缝隙用苯板填充严实,再在外端面涂抹沥青漆,达到防水要求。

沟、池侧壁穿墙管或其它杆件均留设止水环。

对于不同结构相靠位置,均需涂沥青两道或垫油毡两层;对于相邻结构在缝隙不大于50mm的部位应加苯板,以保证不同结构相互间沉降不受 6.4.3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控制楼、空压机室、循环水泵房等框架结构工程按此施工。 6.4.3.1基础工程

桩基础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要办理桩基础交接手续。

6.4.3.1.1施工顺序:定位放线→机械挖土、人工修土→验槽处理→垫层→承台及基础梁→回填土及室外管线。

6.2.3.1.2根据工程情况采用机械挖土、人工修坡清底,机械开挖时严禁扰动损坏桩头,为避免损坏桩头,下层留置300~500mm厚土层人工清底,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甲方指定地点堆放。基坑挖土时应先沿灰线挖出轮廓,再分层开挖,挖至距桩顶300mm左右时,进行人工修土找平,槽壁每隔2~3m钉上小木桩,作为坑底修土的标高控制依据。

6.4.3.1.3基坑开挖完毕后,立即组织基坑验槽工作,做好各方签证和记录,及时浇筑基础垫层,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土方施工过程中,严格保护定位龙门桩,室内回填土时,保护好基础墙、防潮层的完整。

6.4.3.1.4挖土时每边放大400mm作为工作面,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及时排除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