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2009年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卡尔·H.G.威特。
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我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工作须先培训才能上岗,而“为人父母”这份工作似乎是人类本能使然,大多数父母没做过入职前的培训就懵懵懂懂上岗了,甚至有些父母的“在职培训”与“自我培训”没有一星半点。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育经验和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天才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与遗传相比,后天教育对孩子的成才作用更大。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即使天赋极高的儿童也不能幸免。具体说来包括下列做法:第一,保持孩子的自然天性。因为卡尔?威特相信,一个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缚,哪怕这种束缚看起来很舒适。第二,卡尔?威特还注意让孩子从小体会到:乞求不能得到欢乐和别人的尊重。第三,训练孩子从五官入手进行教育。孩子认识世界首先是自己的窗户——五官开始,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的各部分积极活动。如果孩子大脑的各个功能区都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就会成为一个聪明伶俐的人。第四,
掌握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尽早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没有做到相信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卡尔?威特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的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如果父母对孩子尤其是男孩施加的压力过大或期望过高,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抱怨,扼杀了孩子原有的天赋。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一向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留意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和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我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就应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孩子是不一样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三、天才可以培养但不能急功近利。
卡尔?威特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作为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对孩子有信心。这种优秀的后天教育方法的确让天生愚钝的小卡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天赋相比,后天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更为重要。不能强迫施教。卡尔?威特教育孩子的一大原则就是“不强迫施教”。虽然卡尔?威特坚信教育可以让小卡尔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但他一再强调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长”,填鸭式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也不会学到他所必需学的知识。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唯一,“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多父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心态。但在卡尔?威特的教育原
则下这是行不通的。因为他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我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一样尺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