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编程精讲 - 图文 下载本文

举例说明:加工直径100的圆柱,圆柱单边0.3MM的余量,用D10的刀具,一次光刀,吃刀量太大,则可以附加刀路:步进选择可变的—步进大小0.1,刀路数2,这样就多附加了两条刀路,加上最后走出原有的精加工刀路,总共是三条刀路,0.3的余量分三刀加工完成。每次加工0.1mm。非常适合2D精加工程序。

小结:步进是针对粗加工。也就是水平方向有多条刀路,而精加工只沿工件轮廓加工,水平方向只有一条刀路,所以步进不起作用。想产生步进多个刀路,只能用到可变的步进方式。

控制点:

切削区域起点:控制每一层刀路的进刀位置,给定一点后,电脑会尽量将进刀位置放在你指定的点位,生成整个刀路。优点:可以将进刀点统一,使刀路整洁,对刀路本身没有影响。缺点:系统并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指定,取决于你的点位是否合理。

小结:开粗刀路较乱,使用控制点可以统一进刀位置,相对整洁一下刀路。因为精加工刀路本身就很整洁,指定进刀点,一般用来控制下刀位置,比如从工件左侧还是右侧下刀。

预钻孔进刀点:一般不使用,不必掌握。

切削参数:顾名思义,里面的所有参数都是控制切削加工的要素,任何改动都将会改

变刀路的最终生成和工件最终尺寸大小,请读者注意。不过也不用担心,要熟练掌握的参数只有一半左右,但是切削参数必须要重点熟练掌握。(只能反复练习)

策略:选择切削方式(比如跟随工件)之后,进一步设置切削方式的具体参数。

切削顺序:深度优先和层优先两种,深度优先效率高,专注加工一个区域到位后,再抬刀移动到下一个区域加工,很少抬刀,适合加工一般常规零件。层优先安全,整体一层一层往下加工,如果有多个区域则同时加工,抬刀较多,适合复杂多型腔岛屿零件。 小结:如果工件只有一个型腔或者一个加工岛屿,那么两者切削顺序没有区别。 切削方向:统一选择顺铣即可。

毛坯:翻译问题即工件加工后余量的设置。余量分为侧壁余量和底部余量,粗加工必须

留余量,给精加工准备,精加工余量设置为零即可。一般侧壁余量大一点,底部余量小一点。 内外公差:系统生成刀路的精细程度,粗加工公差初始0.03 精加工可以改成0.01,不改问题也不大。

连接:只需要将 打开刀路—变换切削方向,提高效率,其它默认。

切削参数需要重点掌握的参数就以上这些,很简单。注意 这是切削方式为跟随工件的切削参数设置,而如果换成 往复等其它的切削方式,则切削参数的设置略有不同,但大体都差不多。以后会具体讲到其它的。

方法:即更高版本UG里的非切削参数命令。顾名思义,这里面的参数设置不会

改变工件实际切削尺寸,它只改变进刀 退刀,快速进给等非切削刀路的轨迹。

水平:进刀参数,刀具进刀时离工件水平的距离,通常设置成大于等于刀具半径的一半。 竖直:进刀参数,刀具进刀时离工件竖直的距离,通常设置成1-3mm即可,

最小值:与竖直一致。

初始进刀:第一条刀路的进刀方式 内部进刀:除了第一刀剩下的进刀方式,全部默认自动(自动参数另外设置)即可。如果想取消进刀,选择刀轴,就没有水平进刀。 初始退刀和内部退刀:同进刀一样。略。

传送方式:可以理解为,刀具由上一层到下一层的进刀方式,一般有三种:

一、安全平面 刀具走完一层后,立即返回参考平面,然后再继续切下一层;

二、先前平面,刀具走完一层后,只向上抬高竖直高度的距离,然后继续切第二层,由此可见,第二种的抬刀距离小所以效率高;

三、直接,刀具走完第一层直接进入第二层,严重不推荐这种传送方式,容易撞刀。只在特殊加工方法中使用,2D经典刀路中会讲到。

补充:选择传送方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2D刀路 传送方式选择安全平面,这样更安全,(等编程经验丰富以后,可随意);3D刀路 因为刀路层数较多,选择 先前平面,这样效率更高,正常情况,这种传送方式也很安全,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先前平面传送,那么在进给率设置中,一定要给横越选项一个数值,比如6000,防止机床快速移刀不走直线,这点记住即可。

自动进退刀:如果方法中的初始进刀和内部进刀的方式选择自动,那么我们需要进

2自动类型:选择圆弧(即进刀时刀具走圆弧路线)

小结:此段内容想象理解较多,读者可能有些理解吃力,推荐给你一个方法,因为非切削参数并不影响加工尺寸,所以读者可以把各个非切参数的安全设置数值先背下来,每次编程直接填。速度快而且安全,然后在根据空闲时间自己慢慢更改参数,观察进退刀路的变化,慢慢掌握。

一步设置自动进退刀的一些参数,重点掌握两个要素 1倾斜类型:选择沿外形

切削层:控制总的切削深度和每一层切削的深度。这一节具体内容,请看视频

重点掌握用户自定义

两个要点:顶层和最底层(其实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顶层是

刀路从哪一层开始切,底层是最终切削到哪一层。从顶层到底层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的加工深度不一样。每层的深度我们可以自己控制,为什么要改变每层的深度?首先并不是一定要改变每层深度,可以全部设置成统一深度,这是最常用的方式,其次如果我们的加工区域有侧重点,重点加工的部位每次下刀深度要小,这样加工精密,部件表面好,不精密的部位,一次下刀深,更能提高效率。

上图从顶层到底层,有3大层,第一层每刀深度20比较稀疏,第二层每刀深度10,目前黄亮显示第二层的信息,比如第二层的每刀深度,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一层每刀深度3,所以看着很密,加工出来的曲面表面质量也好。 机床:

刀轴:根据三轴加工中心的刀轴方向,立式机床刀轴选择Z+,卧式机床刀轴选择X+或

Y+,而如果机床安装万能转向头,那么也可以指定矢量,自定义刀轴的方向,注意刀轴方

向与刀尖指向相反即可。补充:一旦刀轴方向改变,应立刻重新选择安全平面(间隙),选择的平面应该垂直于新的刀轴方向。

运动输出:一旦改变刀轴方向,大部分机床不会识别I J K圆弧插补,机床会报警,

这里圆弧输出改成:仅线性的,这样后处理出来的程序将全部是G01代码,不过对程序加工本身并没有任何影响,程序稍显变多,对在线加工无影响。

刀具补偿:如果要让后处理生成的程序,G01带G41刀补代码,选择刀具补偿--半径补偿--选择进退刀—一般默认参数—最小移动2.5,最小角度10°。注意最小移动2.5要小于 方法里面的水平数值(默认刀半径),这样补偿加工才能安全。 刀具号T0:指定刀具编号

补偿寄存器H0:指定刀具长度补偿的编号,与G43配合 半径补偿寄存器D0:指定半径补偿的编号,与G41配合

以上默认是0,如果指定尽量指定同一数字,比如1号刀具,可指定T01 H01 D01,后处理的程序,自动改变刀号。

进给率:

主轴速度S:比如D10直径的钨钢铣刀,转速S2500-3000 进给F:即 剪切 F值,

进刀 退刀等参数 默认0与剪切速度一致

横越即快速移刀,默认0,机床自带快速移刀,移动轨迹为X轴Y轴 ,一旦给定数值,引动轨迹为最近直线。注意区别,因为机床自动移刀,可能会撞到工件,最安全的方法是给定数值,例如6000或者8000

面铣:

几何体:必须选择部件和部件上准备加工的面

切削方式:单一的凸面选择往复,有外侧壁或者内岛屿的面选择跟随部件,走单线选择配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