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1、 生物发生率: 生物发生律含义:生物发展可分为个体发展和系统发展,两个密切相

联的部分而个体发展是系统发展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生物发生律意义: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不仅适用于动物界也适用于整个生物界。当很多动物亲缘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可利用胚胎发育得到解决。

2、 细胞器:指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等)

原生动物则指细胞核、伸缩泡、胞口和胞咽等。这些结构和高等动物的器官相当,也称胞器。

3、 物种: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

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4、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生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大滋养体 (具伪足)较活泼,能分泌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以红细胞为食

小滋养体 个小伪足短,寄生于肠腔,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菌为食。可形成大滋养体或者包囊。

7、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原口形成口的动物,如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6、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2、吞噬营养:动物通过细胞内吞作用,摄取固体有机颗粒为食物的营养方式,称为吞噬营养。代表动物鞭毛纲草履虫。

3、胞饮:除固体颗粒外,多种细胞,如肠壁细胞以及一些原生生物,如变形虫等,还能吞入液体。吞入的方法是细胞膜向内褶入,形成细长的管,管内充满外界液体。管从末端断开而成游离的含有液体的小泡。这种吞入液体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

5、后生动物:除原生动物外所有其他动物的总称。如多孔动物,扁形动物等。 8、两囊幼虫:中空幼虫亦称两囊幼虫。是钙质海绵中具有双沟型沟系的樽海绵的囊胚期幼虫 9、胚层逆转

多孔(海绵)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 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 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或“胚层逆转”。 10、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例如腔肠动物门的动物。

两辐对称:又叫左右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

2部分(例如海葵)。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神经网:低等动物(如水螅)体内神经细胞及其突起交织成网状,与全身各部分相联系。体

内某一部分受刺激后,兴奋沿神经网传布,引起全身反应。

51、 浮浪幼虫:海产腔肠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一幼虫时期,即浮浪幼虫。其有内外两胚层,表面有纤毛。腔肠动物在有性生殖形成合子后,先发育的浮浪幼虫沉入海底,附着在固体物上,在发育为新个体。

尺蠖运动:水螅借助于触手和身体弯曲进行的一种类似翻跟斗的运动。

间细胞:主要在表皮层细胞之间,有一堆堆的小细胞,大小与皮肌细胞的核差不多,它

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来源于胚胎的内胚层,移至外胚层,可分化为刺细胞,腺细胞,生殖细胞,神经细胞等。

11、出芽生殖:腔肠动物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腔,与母体的相同,长处触手、垂唇、口 后,基部收缩与母体分离,形成新的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 12、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门出现的消化腔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消化道,消化食物的场所。又具有循环的作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13、刺细胞: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御性细胞。遍布整个外层,触手上最多。功能:捕食、运动

14、细胞内、外消化:细胞内消化指食物在细胞内部进行消化的一种方式。过程为:食物在细胞内形成食物泡后与溶酶体溶合成消化泡,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所利用(低等动物的消化方式)。 通过腺细胞分泌消化液,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称为细胞外消化(高等动物的消化方式)

15、两侧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左右和背腹,使得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趋于定向,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例如扁形动物。

17、皮肌囊: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具保护和运动功能。代表动物涡虫。

18、焰细胞:扁形动物、担轮动物排泄器官的一个部分.由两个细胞组成的。原肾管端的称“帽状细胞”,另一端的称“管状细胞”,帽状细胞内有两根鞭毛通入管细胞内,在鞭毛的摆动下,使水流从帽状细胞流入管状细胞,进而流出体外。

20、幼体生殖:昆虫纲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在夏季产生雌、雄蛹,成虫羽化后交配产卵,行有性生殖,而其余季节则行幼体生殖,因此也是一种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生殖属孤雌生殖的一种类型,如瘦蚊 。

21、假体腔: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增加了一层,但并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称为假体腔。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为,1内脏器官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2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3体腔液在体壁与内脏间形成膨压, 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具有假体腔的动物包括以下类群线虫动物、线形虫动物等。

22、孤雌生殖:雌性产的卵无需受精就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有利于物种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物种繁衍。例如节肢动物门的雄蜂。

23、闭管式循环: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且是高级的闭管式循环

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血液流动有一定方向,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效率。

24、开管式循环:指节肢动物和部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方式,循环 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 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血液由后向前至头部,再由前而后进入血窦 ,又由血窦通过心孔复流入心脏。

25、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基本相同,消化、循环、神经、排泄等器官大多按体节重复排列,如蚯蚓。

26、真体腔: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为真体腔。真体腔是中胚层体腔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真体腔的形成使消化管外壁附有肌肉,增强了消化道的蠕动,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 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进化为后肾管型。代表动物环节动物等。

27、疣足:疣足是体壁的向外凸起,中空,与体腔相通。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身体连接处也无关节。疣足划动可游泳,是多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

28、担轮幼虫:环节动物门海产种类的个体发育,经螺旋卵裂、囊胚阶段,以内陷方式形成原肠胚,发育成担轮幼虫。担轮幼虫陀螺形, 在腰部有两条纤毛环, 其间有口, 无体节,有原体腔和原肾管。

47、环带:蚯蚓性成熟个体的笫14-15-16节色暗,肿胀,体节之间无节间沟,称为环带,环带上无刚毛。生殖时期可分泌粘液形成卵茧。

29、异沙蚕相:某些沙蚕种类性成熟时,体后具生殖腺部分的体节形态发生改变,转变为生殖节,体前部形状不变,称为无性节。生殖节体节变宽,疣足扩大,生出特殊刚毛,体壁肌肉细胞、消化管等发生分解,眼点变大,这种现象称为异沙蚕相。

30、贝壳:贝壳由外套膜分泌而成。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和贝壳素。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数目各不相同。多数软体动物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具保护柔软身体的功能。 31、外套膜: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皱褶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外套膜外层上皮细胞的分泌物质形成贝壳,内层上皮细胞具纤毛,纤毛摆动在外套腔内

形成水流,以完成呼吸、排泄、摄食等活动,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有消化器官、排 泄器官、生殖器官的开口,外套膜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代表动物河蚌等。

32、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的特有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伸缩,刮取食物。

33、晶杆:河蚌胃后方有一晶杆囊,其分泌物形成具消化酶的胶质物称为晶杆。晶杆由粘蛋白组成,吸附有消化酶。晶杆囊壁的纤毛摆动使晶杆转动,有搅拌和混合食物的作用。在胃酸作用下,晶杆能释放消化酶消化食物。可贮存营养物。

34、钩介幼虫:受精卵逐渐发育而成小幼虫,达些幼虫都有两个小壳,而且在壳的侧缘都长着钩,身体的中央还长着一条很长的鞭毛绦。因为它的贝壳上长着钩,所以叫钩介幼虫。代表动物蚌类。

35、墨囊:乌贼的直肠盲囊称为墨囊,能分泌墨汁(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