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资料 下载本文

最新2019部编版参考教案 试卷

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中利用“包含除法”的迁移是本课的关键,即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学生能初步感知用除法计算,但是仅仅停留会列除法算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学生会这样想:我会列算式计算,为什么还要画一画、圈一圈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思考: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表述要通过多种表征的转化,使学生感悟问题的深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在这里画示意图、圈一圈等方法是由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一部分学生要借助画好的示意图,看出擦桌椅12人是扫地4人的3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基础上,将求12人是4人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2里面有几个4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得出12÷4﹦3的算式。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1

最新2019部编版参考教案 试卷

(一)围绕“倍”的不同表征,把握教学起点 1.复习旧知,感悟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1)说一说。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有( )个倍。

(2)圈一圈。

,第二行有( )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

有( )只,

的( )倍。

师追问:在这几题中,每题中的1份量(标准量)分别是多少个? 2.变式运用,深化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我说你摆。(拿出学具●、☆和△)要求摆出的☆是●的2倍,△是☆ 的 2倍。 师:你是怎么摆的?还能看出谁是谁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完成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注重学生表述中说明谁是1份的数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图片,渐进式的题型设计,进行旧知回顾,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再次感悟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在习题中不同的表征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对“倍数关系”,引导学生准确地用“倍”来描述两个量的比较结果。

(二)探究在“倍”中求标准量的形式,建立整体框架 1.形象感知,在操作和语言表征中逐步抽象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见勤劳的小蜜蜂忙着采蜜。看看我们班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

2

最新2019部编版参考教案 试卷

(1)阅读与理解

师:他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真是一群爱劳动的孩子。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板书:

信息:擦桌子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问题: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生活情境在数学应用的意识。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观察情境,了解相关信息和明白问题,培养学生检索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问题是否正确? ②画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如果像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引导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尝试讨论:怎样简洁、清晰地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代替。)

指名上黑板画图解决,其他同学独立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 ③语言表述

作品分析,平台展示。

教师引导同学说出怎样画好图:(图的前端文字说明、图形尽量大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课件出示(预设的出现的情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