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下载本文

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4.S1、O2、P1、Q1[2012·北京卷]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4.A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顾炎武和洛克都是17世纪的思想家,A项正确;郭守敬是元朝(1271-1368年)天文学家,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B项不正确;曹雪芹是清朝(1644-1912年)文学家,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文学家,C项错误;关汉卿是元朝(1271-1368年)文学家,莎士比亚生卒年是1564-1616年,D项错误。

19.P1[2012·福建卷] 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1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及其人文主义思想。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的时间:15世纪。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开始兴起于古代欧洲,显然不正确。题干的意思是说,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和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项。

18.P1[2012·广东卷]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8.C

15.P1、P2[2012·山东卷]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5.A [解析] 本题以近代美国文化为切入点,考查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能力。本题的题眼是“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即比较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性。A项是两者的共性,两者都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前者反抗天主教会的权威、强调个人的信仰自由;后者反抗专制权威、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B、C、D三项只符合启蒙运动的特征。

12.O1、O2、P1、P2[2012·浙江卷]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的比较。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体现了小生产者希望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的诉求;智者学派的诡辩既满足当时社会追求人自身价值的愿望,又为自己谋得生存之道。故①③均正确。王阳明心学的主旨在于教导人们时刻要内心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其思想更具哲理性的思辨,故排除②。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其思想更具理性而非功利,故排除④。

19.P1[2012·重庆卷] 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

19.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欧的人文主义思想。“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主张追求人的幸福、快乐,强调尊重人的自然天性。故本题选择D项。

38.O1、O2、P1、P2[2012·浙江卷]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理论上的贡献。

38.[答案] (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意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解析] 第(1)问主要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回答要精炼。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进行归纳,不要脱离材料而直接回答课本所学知识,这样容易造成所答非所问的状况。第(3)问比较简单,前面围绕康有为来归纳即可,后面结合所学,概括严复的成就即可。

37.P1[2012·安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37.[答案]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列反抗。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人文主义。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论点正确能 史实准确 思路清晰 第一等 9-12分 辩证认识问题 史论结合密切 表达确切 论点基本正确 史实基本准确 有基本思路 第二等 5-8分 认识不够全面 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表达不够确切 论点不准确 未能结合史实 缺乏条理性 第三等 0-4分 认识模糊 仅列举部分史实 表达欠通顺 [解析] 第(1)问中的社会历史条件要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这个主题根据基础知识作答;基本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要切中“财富(物质、经济)”“个人”“自由”等要点作答;基本精神根据基础知识作答。第(2)问主要论证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双向关系,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有理即可;作答时所列举材料必须能够论证观点,其次史论结合、层次分明。

用心 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