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幸福感与人类福利(一)
摘要:经济学研究只有以提高人类福利水平为目标才有价值,从某种角度看,人类幸福感是人类福利的直接体现,因而,经济学将幸福感作为重要的研究目标有助于人类福利的进步,其研究应将人类幸福感纳入其研究范畴。经济学将幸福感纳入研究范畴就是这四对基本维度的融合,在此融合基础上,才能建构起面向人类福利的经济学研究体系。 关键词:经济学;幸福感;人类福利 1经济学与幸福感关系概论
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做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生产性资源来生产现在或者将来的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1.1资源配置与人类需求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动因,经济学研究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有效的配置资源方式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类的需求是人类幸福感的基本内容,人类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新的需求,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资源配置与人类需求的矛盾是整个人类福利问题的核心,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 资源稀缺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它只是某一时空下对应于特定的人类需求的资源稀缺,从哲学的层面上看,资源稀缺所表明的是资源有限性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归根到底是人类建构资源能力的有限性。事实上,人类建构资源的能力也包含了无限性的一面,原因在于人类在建构资源方面的能力具有无限特征。从动态角度看,人类对资源稀缺问题可通过发现自然和社会中已存在的力量作为替代资源来解决,也可以通过创造出从未有过的人工合成资源来解决。
1.2人性假设与有限理性
经济学研究以“经济人”为前提假设,“经济人”假设为功利主义的基本内涵,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来衡量行为价值的伦理学说,该学说也被称为目的论或效果论。功利主义学说认为,行为和实践的正确性与错误性只取决于这些行为和实践对受其影响的全体当事人的普遍福利所产生的结果,所谓行为的道德上的正确或错误,是指该行为所产生的总体的善或恶而言,而不是指行为本身。虽然求利仍然是现代社会人们行为的基本动机,不过,现代社会面临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就业失业等问题,产生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环境又是复杂的,人类本质上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
有限理性是人类幸福感的重要内涵,是幸福感的核心。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人类采取的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工具理性行动。行动者通过理性的计算选择手段与目标;第二种是价值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也理性地选择行动,但是目的则由既定的价值体系事先决定;第三种是情感行动,行动由行动者的感情或情绪状态决定;第四种是传统行动。行动由习俗或惯例决定。这四种行动类型之间互相渗透交叉,其复杂程度不是经济人假设的外延所能覆盖的。经济学研究只有充分地将有限理性作为重要的条件纳入人性假设当中,才具有现实价值。 1.3边际规律与自我实现 边际规律是重要的经济规律,而边际递减规律是边际规律的基础规律,当一个正向的动因增加时,会换来一定效果,但是当动因持续增加时,效果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无论动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长了,这就是边际递减规律。边际递减规律使得人类无法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一最优目标,从而无法达到人类的真正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人类幸福感的重要内容。自我实现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自己设定目标并通过实践实现目标、发展才干、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人发展的主体能动形式。自我实现首先是一种目标与理想,只有理想才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然而边际规律的存在使得自我实现往往只是空想。唯物史观认为,自我实现是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人类只有在对自身的主体条件有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取得人类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从而达到社会贡献和自我满足的统一,而其中的客观规律主要是边际规律。 1.4市场效率与社会规范
市场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市场效率达到最佳状态为有效市场。有效市场是指这样一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所有信息都会很快被市场参与者领悟并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之中,简而言之,在每一个时点上,市场都已经消化了可以得到的全部最新消息,并且将它包含在股票价格或谷物价格或其他投机价格之中。然而,在实际经济发展中,有效市场只不过是一个理想,原因在于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归根到底在于社会规范因素。 社会规范是幸福感的重要维度。人类幸福感建立在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没有社会规范就没有人类的幸福感。社会规范是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而共同有意创造的社会习惯或惯例。社会规范在经济领域的反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产权,消费和分配,三者均与市场效率密切相关。因而,做好产权保护,消费效率和分配公平工作将有利于市场效率的优化。 2基于人类未来福利的经济学 2.1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能有效地解决当前资源稀缺问题,也能有效地满足当前人类多样丰富的需求,因而是沟通资源配置与人类需求的桥梁。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于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当前以虚拟经济为主的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其发展趋势将延续下去,这将大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类多种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2行为分析
行为分析对经济学人性假设和有限理性的融合具有重大意义。行为分析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核心观点为: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征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为假设基础上;从心理特征看,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模式,启发式和代表性程序进行决策;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中,不仅可能出现偏好逆转,而且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等。当前,市场失灵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市场主体决策模式和行为特征具有心理行为方面的复杂性,各种市场主体不同的心里特征应综合分析,通过分析揭示人类内在的人性特点,进而提供较为合理的经济学人性假设。 2.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因其具有内在质变性、社会历史性和系统有机性而能有效地规避边际规律局限性,从而顺利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经济学界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获取潜在的利润。当前,创新概念有了很大的延伸
和发展,已从单纯的经济学概念演变为含义宽广的哲学概念,它一般指打破陈规,突破框框,以不同以往任何形式的发明创造,产生出新的形式。创新主要类型包括思想理论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等。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无法达到人类所预期的福利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支柱。